近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發布的典型案例(2024年)的通知,臨翔城市供排水公司憑借市政供水排水管網更新改造與提質增效項目成功入選,為行業樹立了新的標桿。這一榮譽不僅是對公司過往努力的肯定,更是對未來發展的激勵。
一、直面挑戰,開啟智慧水務新征程。臨翔區的供水系統面臨著諸多挑戰,供水周期變化大,供水安全和可靠性面臨巨大挑戰。公司肩負著重要供水任務,在黨建引領下,積極推進公共供水管網控損漏損治理工作,以硬件智能化、軟件智慧化、管理精細化為目標,通過線上平臺分析,致力于打造公共供水管網控損漏損治理工作的樣板。
二、強化組織領導,確保項目順利推進。始終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將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凝聚起推動項目發展智慧水務的強大合力。成立以黨總支書記為組長的項目領導小組,全面加強對項目的統籌領導。項目領導小組定期召開會議,累計召開5次專項會議,確保項目方向正確、進展順利。同時,組建了一支由6名黨員組成的黨員攻堅隊,負責項目的關鍵環節和技術難題攻關。黨員骨干與技術人員深入項目一線,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帶頭解決現場施工、設備安裝調試等實際問題,為項目的順利實施提供了堅實的人力保障。
三、精準施策,打造智慧水務體系。在黨建引領下,公司通過分區計量、戶表改造、智能分析、現場確認及修復等措施,結合現場實際情況,合理調節供水管網的流速流量和壓力,有效延長了管道壽命,降低城區漏損率。同時,構建分區流量傳遞體系,實現供水管網的網格化、精細化。通過全面摸清家底,加強數據獲取和分析,實現供水管網數字化管理,為智慧水務平臺提供有力支撐和發展。
項目建設初期,城區管網較老舊,管網圖紙不全,公司領導組織部分退休老職工和技術人員現場回憶供水管網基本走向,為后期智慧水務中GIS圖的繪制提供有力保障。現城區管網圖總體繪制管線188.7公里,包含各種閥門,水表,消防栓等信息,管道有變動可實時更新。隨著GIS圖的完善,為后期的點位選取、施工和智慧水務設備安裝提供數據支持。此外,在公司黨政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派遣員工前往紹興水務,進行智慧水務管理與技術的交流學習。這不僅拓寬了員工的視野,還為公司智慧水務體系的建設帶來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四、階段成效顯著,樹立行業標桿。通過項目實施,建設了121個三級分區,一二級流量計點位28個,四級分區華旭小區安裝15個試點,7個泵房安裝了遠程水質在線設備,實時查看水質情況,同時同步水廠和污水處理廠各種數據,實時了解水廠情況。根據安裝設備返回的信息匯總分析,每周分析出漏損排名前十片區派出工單組織人員探漏。2025年1-4月,共巡查出漏點25處。累計每月減少70800立方漏量,減少成本70800元(按照1元/立方測算)。
另外,智慧社區通過滲漏預警儀的擺放以及現場確認漏點修復,夜間最小流量平均值顯著下降,同時,引入智能消火栓,智能井蓋和對孤寡老人戶表日用量做0用量報警等數據接入社區平臺,減少意外發生。
臨翔區供水方式為重力供水,為保障地勢高居民的生活用水,地勢低的片區常年壓力偏高,老舊管線容易爆管,修復及查找都困難,更換整片管道又成本太大,以茶馬古鎮為例,通過智能壓力控制,在爆管片區未出現爆管情況,壓力得到了有效的調節,片區的漏損率下降了25%,漏水量減少了約13031立方米,節約成本13031元(以每立方米1元的成本計算)。
在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公司將繼續堅持黨建引領,持續不斷完善智慧水務的建設和管理體系。同時加強隊伍技能提升,增強員工的專業素質和服務意識,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擔當、更實的舉措,推動公司高質量發展,為臨翔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堅強的供排水保障,助力臨翔城市建設再上新臺階,續寫智慧水務新篇章,讓清流源源不斷潤澤臨翔大地,為市民的幸福生活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