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舟山,海風裹挾著咸濕的氣息掠過群島,櫻花綴滿街巷,漁港的桅桿在晨曦中輕輕搖晃。在這座被春意浸染的千島之城,有一群人與春潮競速——他們就是舟山水司的一線水務工作者。
從凌晨泵房的轟鳴到深夜巷道的腳步,從指尖滑過的清冽水流到用戶舒展的笑顏,他們用專業與溫度編織成一張無形的網,守護著城市跳動的“水脈搏”。自本期公眾號起,我們將陸續帶來“春天的旋律”系列專題。這個春天,讓我們以微視角走近那些習以為常的“水流聲”,聆聽平凡崗位上的不凡樂章。
當你在暴雨后擰開水龍頭,當你在除夕夜端起熱湯,可曾想過這些習以為常的便利背后,藏著怎樣不為人知的堅守?今天,讓我們走近三位舟山供水人,觸摸那些在暗處發光的溫暖故事。
聽音桿觸地的一瞬,林旺珠的耳朵像貓科動物般豎起。在沈家門老城交錯的巷弄里,他正進行著現代版“伏地聽音”——將聽漏儀貼在青石板上,捕捉地下水管最細微的“心跳雜音”。
“找到了!同濟路10號門前三米,鑄鐵管有漏點。”掀開窨井蓋的手掌布滿老繭,卻穩穩托起25斤重的井蓋。為驗證判斷,這個年近半百的漢子蜷縮在狹小井口,像做精密手術般用聽診器反復比對。“早發現一毫米裂痕,就能避免整片街區‘心肌梗塞’。”他的工具包里永遠備著薄荷糖,“深夜含一顆,耳朵能清醒得像雷達。”
技術賦能:管網分區計量+人工復檢雙保險,漏點定位精度達±0.5米。2024年共“聽”出漏水點2398個,減少水資源浪費相當于600個奧運會標準泳池。
凌晨4:00,臨城水廠警報驟響。監控屏幕上,原水濁度曲線如同脫韁野馬般飆升。“連日暴雨導致原水泥沙量激增!”郭方雁抓起對講機沖進雨幕。安全帽被雨點砸得噼啪作響,她的眼鏡片上蒙著水霧,卻精準鎖定2號沉淀池——這里正翻涌著渾濁的原水。
“啟動三級應急預案!小陳去調整藥劑參數,老張快速啟動濾池反沖洗!”平日里親切的方雁姐此時穿透雨聲發出果決的指令。與此同時,她早已帶著便攜式濁度儀趕到濾池邊……忙碌過后回到監控室,她才發現工作服已結出鹽霜。從始至終,中控室顯示的出廠水濁度都牢牢定格在0.08NTU(國家標準為1NTU)。“兒子總說我像塊守著儀表的木頭。”摩挲著胸前的司徽,這位21年工齡的舟山供水人笑得靦腆。
硬核數據:全年分析水樣2920份,相當于每天檢測8杯“城市血液”,關鍵指標合格率連續21年100%。
隆冬深夜,城市籠罩在寒潮預警中。“師傅,我家水管凍炸了...”73歲獨居老人趙爺爺的哭腔讓王海波心臟揪緊。踩著冰甲沖到老小區時,他的安全帽已覆上薄冰,卻率先撲向爆裂的單元閥:“入戶管道結冰堵住了,爺爺別怕!”
吹風機的暖風和露天樓道的寒風交織中,王海波用牙咬住手電筒照射管壁。烘烤融化的冰水浸透了他的工褲,卻在加熱水管時結成冰殼。當水流聲終于從管道深處傳來時,老人捧出的姜湯,暖化了他凍在扳手上的手套。“這是抗寒專線電話,隨時找供水鐵軍!”干練的背影又沒入風雪,身后是重新亮起的萬家燈火。
服務密碼:組建承諾服務“快反部隊”—— 城區30分鐘服務及時率80%,20分鐘服務及時率60%。
美麗的島城就像一個巨大的生命體,而舟山供水人正是默默滋養它的“毛細血管”。當遍布島城的供水管網在地下靜靜奔流,當12萬噸凈水廠徹夜運轉,這些平凡微光始終在守護著人間煙火。下次接一杯清水時,愿你記得這些看不見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