棲霞市財政實力較弱,城區排水基礎設施歷史欠賬多,建成區雨污管網配套區域面積為9.82平方公里,地下管網嚴重老化,雨污混流現象突出。2021年以來,棲霞市牢牢把握“生態功能涵養區、永續水源地”功能定位,以推進“城市更新”為契機,按照“標本兼治、重點突破、逐步深入、整體推進”工作思路,全面完成建成區雨污合流管網清零工作任務。
截至2022年底,共消除市政合流管網15.98公里,新建市政雨污水管網62.6公里;改造完成87個合流制建筑小區;城區無黑臭水體,保持動態清零;新建占地面積70畝的高標準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工程預計2023年建成投入使用。“兩個清零、一個提標”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其中在雨污合流管網清零方面的具體做法如下:
一、成立指揮部專班,多部門合力推進。由市領導牽頭統籌推進,多次召開黨政領導班子、部門負責人和行業專家參與的專題工作會議,研究部署、反復審定設計方案,拿出時間表和路線圖。
以“城市更新”為契機,成立“城市更新指揮部”工作專班,由分管副市長任指揮長,綜合執法、住建、屬地街道等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抽調骨干人員集中辦公,形成工作合力,迅速組織實施。
二、多方協調籌集,落實資金保障。基于三年疫情等因素影響,財政壓力較大的現實條件,棲霞市委、市政府積極協調爭取、多方籌措建設資金,通過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上級獎補、財政自籌等,多模式、多渠道籌集資金,有效彌補項目投資額較大、財政資金不足的困難。破解建設資金難題,確保工程順利推進。
三、列入重點工程,引入央企設計、施工。老城區道路及管網改造提升工程一、二期列為2021年、2022年市級重點工程,并納入煙臺市城建重點項目實施庫。
采用設計施工工程總承包(EPC)模式,通過公開招投標,引入中國市政工程西北設計院(綜甲類)、中建八局(特級)、中鐵上海工程局(特級)等經驗足、實力強、口碑好的行業頭部設計單位和央企參與設計、施工。全程采取標準化施工規范,隨時完善和優化設計,改進施工方案。嚴格落實建設、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等五方主體責任,確保工程質量。
高起點規劃城區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統。通過科學合理的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統,著力實現“雨水進河、污水入廠”。
一是以較高標準設計排水系統,充分利用棲霞市現狀“東高西底”的丘陵地形,采用重力流管道,減少對雨水、污水的提升;二是通過對白洋河、汶水河、棗行河等城區6條河道污水管網遷改施工,完成對整個城區沿河雨水口和污水截污納管的徹底改造。三是在對市政排水主管網施工的同時,同步完成道路兩側產權單位污水精細化收集工作,徹底解決城區污水管網錯接、漏接、混接問題,進一步提高雨污分流質量。
四、做好精細化收集,徹底解決雨污混流問題。
借助老城區“城市更新”道路提升改造機會,重新優化設計道路排水系統。根據新的道路板塊設計,沿道路兩側機動車道下方敷設雨水管線,沿道路中線下方敷設污水管線。地塊、路面雨污水經收集后,最終達到“雨水入河,污水進廠”。
針對老城區道路沿線用戶排水管網存在大量私接、混接、錯接現象,缺少圖紙資料,又因處于地下,設計地勘階段無法探查清楚。
采取解決措施:根據沿線排水用戶、商鋪具體情況,每30-50米合理布置用戶分支管及預留檢查井。在實際明挖施工過程中,人行道附近經開挖后,兩側各種接入情況直觀顯現,由施工人員現場甄別兩側商戶、單位、建筑小區雨、污水管道,分別接入雨污水分支管,經檢查井納入排水主干管。同時為方便后期用戶接入雨污檢查井,預留部分用戶分支管做加密處理,方便后期接入。確保應接盡接,污水100%收集進入市政主管網。
五、加大成本投入,采用高規格的新型專利管材。
棲霞市老城區原雨、污水管道歷年來使用多種材質,包括鋼筋砼管、陶管、PVC塑料管、HDPE波紋管等,抗壓性、抗污性不足,兼以年久老化,容易出現破損滲漏等問題。
此次改建和新建雨水主管道,根據超前設計標準,相應增大管徑,雨水管道最大規格為DN1000毫米,污水主管道采用管徑規格DN400~DN600的改性高密度聚乙烯六棱結構壁管(HDPE-IW)和DN600~DN800球磨鑄鐵管,其中HDPE-IW管材在抗壓性、剛柔性、耐腐蝕、安裝方便性等方面均有明顯優勢。
六、堅持“建管并重”,鞏固提升,確保改造成效
城市市政排水管網設施“三分建,七分養”。棲霞市將遵循省、市兩級“兩個清零、一個提標”驗收專家組的意見、建議,認真學習借鑒兄弟區市的先進經驗,以更高站位、下更大力度,進一步做好雨污分流改造清零的各項后續完善工作:
(一)加強日常養護管理,由市政養護中心、污水處理廠等單位根據各自工作職責,建章立制,組織專業養管隊伍,分區域、路段、河道實行網格化、精細化養護管理。與綜合執法、房管、環保等職能部門形成聯動機制,協力保持好“兩個清零、一個提標”工作成效,更好的完成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任務目標。
(二)進一步全面排查城區內雨污水管網錯接混接問題的遺漏點位,及時、徹底整改。
(三)及時更換補齊缺失、損壞的防墜網和檢查井蓋等設施,及時清理雨污水檢查井內建筑垃圾。全面排查城區雨污水井蓋標識并及時更正。
(四)聯合市水務局,通過實施河道綜合治理工程進一步降低河道常水位,增強城區排澇能力。
(五)通過宣傳、行政執法等手段,徹底治理散排亂排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