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 安慶市宜秀區吳祥路一處因連日大雨,路面塌方造成脫落的DN300口徑供水主管道漏點,經流量計鎖定發現,經供水人員搶修后恢復供水。
隨著大數據技術不斷發展,信息技術的運用越來越普遍,管網漏損分析,大數據精準探漏,實時監測報警,不僅減少了水資源損耗,降低運行成本,也提高了供水服務和管理能力。4月23號晚,宜秀區用戶反映水壓小,同時,供水流量計報警,該區域有每小時流量1000立方米的漏損。經過排查分析,并逐步縮小漏水范圍,在宜秀區精博工業園一家施工單位的圍墻內發現DN300口徑供水主管道脫落達30米。緊急斷水處理后,抽干積水,調運挖機清理土方,并加修支墩,安裝管道進行修復。
依靠傳統的人海戰術和巡線盲檢探漏,猶如大海撈針。常規手段難以發現的輕微滲漏,逃不過供水流量計的“千里眼”,通過供水大數據的篩選,就能迅速準確定位捕捉供水管網的漏水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