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進一步提升黨員干部職工愛黨愛國愛疆情懷,增強歷史使命感,傳承英烈的無私奉獻精神。5月11日,烏魯木齊水業集團米東區供水服務中心黨支部組織黨員干部及各族職工打卡烏魯木齊市紅山公園,開展“民族團結心向黨 建功立業新時代”主題黨日活動。
探尋革命足跡,接受黨性教育
“前人綠化,后人幸福。”從烏魯木齊紅山公園正門進入,觸目便是這鮮紅的八個字和如刀砍斧劈般的雕塑,這兩句話也濃縮著紅山公園的發展歷程。昔日禿山孤塔,如今綠樹成蔭,正是革命先烈們的無言汗水,為我們鋪就了當下的錦繡山河。隨著階梯拾級而上,看到的是一整排黨史學習長廊。大家步履向前,仔細端詳著墻上的內容,一步便是一年,歷史的厚重與革命的曲折,以直觀的形式展現在大家的面前。登上紅山嘴,林則徐的雕像佇立在崖邊,大家的腳步隨之停駐,黨支部書記、經理梁海軍以《林則徐: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為題,為大家詳細講述了林則徐被貶謫新疆的事跡。“任狂歌,醉臥紅山嘴。風勁處,灑鱗起。”一百七十年前,林則徐登上紅山吟出的這首詩,是他剛正性格的寫照。“虎門硝煙”是他人生的頂點,也是他三年艱難新疆行的起點。他在新疆生活的三年,關注新疆邊防并付諸實踐、墾荒勘田興修水利鞏固新疆邊防、關心百姓疾苦團結各族人民,為新疆各族人民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大家在聽完林則徐的故事后,深刻感受到歷史中的革命先烈不是符號,而是一種不屈的、永遠心懷天下的精神血脈,我們要學習其高尚品格和意志精神,牢記使命、不負重托,為新疆發展、民族復興作出應有貢獻,再創輝煌,共圓中國夢。
重溫城市記憶,賡續城市文脈
黨員干部職工一起游覽紅山公園,俯瞰烏魯木齊市容市貌,觀看了由“歷史沿革”、“滄桑巨變”、“譜寫新篇”三個篇章構成的《檔案中的城市記憶》展覽。該展覽或記載著一個重大歷史事件,或印證出一段重要歷史真相,從多個側面反映了這座城市在社會變遷、革命歷史、城市風貌和文化遺存等方面的發展印記,大家深刻感受到共產黨人在各個歷史時期團結帶領全市各族人民勵精圖治,在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壯麗征程上奮勇前進的步伐。職工朱曉鹿不禁感嘆道:“《檔案中的城市記憶》展覽讓我找回了記憶中的烏魯木齊。作為土生土長的烏魯木齊人,看到了家鄉多年來的變化和發展,日新月異的城市面貌和不斷提升的生活質量,讓我油然而生出滿滿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弘揚紅色法治文化,傳承紅色法治基因
為大力弘揚紅色法治文化,講好紅色法治故事,傳承紅色法治基因,教育引導全社會進一步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自覺,大家前往紅山公園紅色法治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參觀學習。教育基地分為法之路、法之言、法之驅、法之思等10個板塊,中央廣場的“黨的治疆方略主題雕塑”格外醒目,“法之言”板塊以法治金句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法之路”板塊介紹了中國和新疆法治建設的發展歷程;“法之漫”板塊通過漫畫故事宣傳民法典法律知識;“法治之光”板塊介紹與群眾生產生活緊密相關的環境保護法、家庭教育促進法等法律法規……基地依托紅色法治故事、法治人物、法治典故等喜聞樂見的表現形式,向我們宣傳普及習近平法治思想、憲法、民法典等知識,在潛移默化中不斷增強法治文化的影響力、滲透力和感染力,讓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成為了自覺行動和日常習慣。現場,黨支部書記、經理梁海軍帶領黨員干部職工學習了《民法典》,并以《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為題作法治專題宣講,讓法治文化有形呈現、生動表達。
此次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既是一次扎實的黨性教育,更是一次民族團結的生動實踐。大家紛紛表示,要立足崗位、矢志不渝的保持共產黨人政治本色,在今后的工作中,充分發揮好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主線,自覺做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忠實踐行者和推動者,為強化民族團結、促進社會穩定做出應有的貢獻。
烏魯木齊水業集團米東區供水服務中心 汪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