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改善長江口水環境質量、促進經濟環境可持續發展、提高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安全性,根據《上海市污水處理系統及污泥處理處置規劃(2017-2035)》和“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四期工程”,城投水務集團按要求啟動了竹園污水處理廠四期工程。
上海城投秉承著“讓城市生活更美好”的理念,在上海市政府的指導和支持下精心策劃、嚴格執行、積極推進,力爭將竹園污水處理廠四期工程打造成工藝選擇確保穩定、設備選型注重低碳、系統控制彰顯智慧、建筑景觀突出綠色、廠區環境結合生態的高標準超大型特色污水處理廠。
2020年5月22日市住建委批復了竹園污水處理廠四期工程的初步設計,初設的獲批為后續工作的開展和持續推進創造了有利條件。
該項目是上海三大主力軍污水處理廠,達到國家級、世界級的超大型污水處理規模。工程建設內容包括新建規模為120萬m3/d的污水處理廠、平均規模120tDS/d(峰值規模為180 tDS/d)的污泥脫水干化廠,以及總長約5.1km、管徑為φ4000~φ3000mm的污水處理廠進出水總管等,工程總投資逾100億。
下面,《凈水技術》小編帶大家從不同方面了解一下這座超大型污水處理廠。
從規劃看竹園四期污水處理廠的建設
上海市污水處理系統為石洞口、竹園、白龍港、杭州灣沿岸、嘉定及黃浦江上游、崇明“三島六大區域”分片處理格局。上海城鎮污水的處理率在94.5%以上,污水污泥處理設施基本滿足現階段城市發展需求,但對標國際國內最高標準、最好水平,仍然存在城鎮污水處理廠設施規模仍偏低,初期雨水處理、污泥處理處置、臭氣處理存在差距,各大污水輸送干線之間缺少互聯互通,事故風險日益突出等問題。
根據《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上海污水設施服務人口3000萬人,規劃在延續六大區域分片處理格局的基礎上,提出“5010”的總體布局,即規劃50座城鎮污水處理廠、10座污泥處理廠。其中,石洞口、竹園、白龍港和杭州灣沿岸四大區域以集中處理為主。城鎮污水處理廠規劃規模為1.5倍日均污水量。污泥處理廠規劃規模為1.2倍日均污泥量。
根據“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四期工程”總體方案要求,到2020年,蘇州河干流消除劣Ⅴ類水體,到2021年,支流全面消除劣Ⅴ類水體。加強初期雨水污染治理,通過截流、調蓄、輸送、處理等措施,減少泵站放江量,進一步降低初期雨水污染對蘇州河水質影響。
竹園污水處理廠四期工程的建設勢在必行。
竹園污水處理廠四期工程擬建120萬m3/d全流程處理設施及配套設施,對中心城區轉輸的初期雨水和雨污混合水進行處理,目標為滿足干線輸送能力與處理設施能力匹配的需求,實現旱天不溢流,并減少雨天溢流的發生。處理標準為出水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污泥處理處置的目標為滿足新增污泥量的處理處置需求、統籌兼顧現有污泥處理設施的檢修及應急需求處理處置要求;臭氣控制標準為滿足上海市最新地方標準(DB31/982-2016、DB31/1025-2016)。
該工程計劃于2020年年內開工,2024年建成投用
項目負責單位:上海城投水務(集團)有限公司
項目設計單位: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
項目概況
本項目選址于浦東新區高東鎮,用地范圍東至洲海路、南至華東路、西至規劃路(嘉里油脂廠東側),北至外高橋船廠,總面積約58.7公頃,共分三個地塊(西部地塊25.5公頃,中部地塊5.9公頃,東部地塊約27.3公頃)。
項目規劃服務人口約590萬~610萬人,涉及楊浦、虹口、黃埔、普陀、靜安、長寧、浦東新區、寶山、嘉定9個區。
項目建設規模及標準
工程建設內容包括新建規模為120萬m3/d的污水處理廠、平均規模120tDS/d(峰值規模為180 tDS/d)的污泥脫水干化廠,以及總長約5.1 km、管徑為φ4000~φ3000mm的污水處理廠進出水總管等,工程總投資逾100億。
污水處理分為東部地塊和西部地塊兩個廠區。其中,東部用地污水處理規模為萬70萬m3/d,西部地塊用地污水處理規模為50萬m3/d。污泥設施位于中部地塊。
建設標準:出水水質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中的一級A標準;臭氣排放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DB31/982-2016)》及《惡臭(異味)污染物排放標準(DB31/1025-2016)》的相關要求。
處理工藝
污水處理工藝:采用“曝氣沉砂池+AAO生物反應池+平流沉淀池+高效沉淀池+V型濾池”的處理工藝,尾水采用紫外消毒輔助次氯酸鈉消毒處理,除臭采用“生物濾池+化學洗滌+備用活性炭吸附”處理工藝。
污泥處理:采用“機械濃縮+脫水干化”工藝,干化后外運至電廠摻燒,除臭采用“化學洗滌+生物濾池+備用活性炭吸附”處理工藝。
項目設計亮點
項目設計中合理利用污水中的資源,降低能耗;在景觀設計中注重環境景觀與建筑景觀的協調,融入綠色生態理念,達到綠色生態節能效果。
綜合樓以水為依托,塑造輕盈,簡潔的視覺效果,立面采用樹枝的意向,寓意與自然結合共生的理念。
廠區外圍綠林環繞,打造生態隔離屏障
廠區內融入海綿城市設計理念,下凹式綠地、雨水花園等,改善廠區生態環境的同時,減少雨水徑流。
竹園四期污泥工程與外高橋第二、第三發電廠形成良性互動,污泥廠干化后含水率30%的污泥運送至外高橋第二、第三發電廠摻燒。污泥廠利用外高橋第二、第三發電蒸汽進行干化。
廠區內部分用水進行中水回用,在東西部廠區分別設置兩間中水回用泵房,通過管道輸送中水至廠區內各個用水點。
項目建成以后對于大幅削減片區雨季溢流頻次,鞏固中心城區黑臭河道治理和截污納管工程效果,保護長江口近岸水環境質量,推動“長江大保護”的國家戰略具有重大意義。
來源:凈水技術、上海城投水務(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城投水務工程項目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