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二廠二期擴建工程
根據《金山區污水處理系統專業規劃(2018~2035)》(送審稿),至2035年,東部片規劃污水量為23.75萬m3/d,按照金山本地情況,至近期2025年金山區東部片日均計算旱流污水量為17.24萬m3/d,其中新江一廠為9.74m3/d,新江二廠一期為7.5萬m3/d。但是由于歷史原因,區域內污水系統混接情況相對嚴重,汛期時,污水廠的實際進水量遠大于旱季污水量,污水處理廠面臨超負荷運行,導致汛期污水處理不暢。在2019年6、7月,部分日污水量已經超過7.5萬m3/d,在最高日甚至達到78638m3/d,已經超過一期的處理規模。金山區政府及相關主管部門對此高度重視,開展了一系列工作,但整個污水管網系統完善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工作,周期較長,所以適當提高污水處理廠的處理能力,能夠有效應對污水管網系統的現狀存在問題,最大程度提高污水的收集處理率,故新江二廠二期擴建工程亟需提上日程。
2污水處理廠工程設計

圖1污水處理廠總體效果圖
①項目地點亭衛公路東側,漕廊公路北側,沈海高速西側,現狀企業廠房南側,新江二廠預留二期用地內。
②設計規模
新江二廠二期工程設計規模為7.5萬m3/d,建成后全廠規模15萬m3/d。
③設計進出水水質
本工程設計進水水質主要指標執行下表數據;設計出水水質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中的一級A標準。
表1主要污染物設計進出水水質


圖2污水處理工藝流程圖
服務范圍內的污水經市政污水管網收集后進入廠內,經粗格柵去除污水中較大的漂浮物后進入進水泵房,通過進水泵提升后流入細格柵及曝氣沉砂池,以去除比較小的漂浮物和砂粒,砂粒經砂水分離器分離后外運,溢流液自流入廠區污水管。(粗格柵及進水泵房、細格柵及曝氣沉砂池為一期已建構筑物,本次工程僅新增設備。)曝氣沉砂池出水進入事故池及水解酸化池,進水通過厭氧水解酸化可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提高后續生物處理的效果。事故池及水解酸化池為可超越構筑物,生產運行中,可以根據來水情況確定啟用或超越事故池及水解酸化池,起到降低運行成本的目的。根據對規劃對比以及實際進水的分析,新江水質凈化廠二廠所服務的范圍內進水仍存在指標波動較大,進水超標的天數較多、工業廢水占比較大的情況,故在高峰水量或水質波動較大的情況下,事故池能很好的調節進水的水質水量波動,降低后續處理工藝的沖擊負荷。
水解酸化池出水進入AAO生物反應池,污水依次通過預缺氧池、厭氧池、缺氧池、好氧池、MBBR池和好氧池,去除絕大部分有機污染物,并同步進行硝化、反硝化去除水中含氮污染物。為保障系統脫氮效率,本工程設備用碳源投加裝置,必要時在缺氧池內投加碳源。
AAO生物池出水進入平流式二沉池(與AAO生物反應池合建),實現固液分離。
二沉池出水經中間提升后進入高效終沉池(中間提升泵房與高效終沉池合并建設),通過混凝沉淀進一步降低水體中污染物,為進一步確保TP及SS的去除,在磁粉反應池中投加磁粉作為沉淀析出晶核,以增加絮體密度,從而大幅提高沉淀速度,強化TP和SS的去除效果。緊急情況下,可在高效終沉池內投加粉末活性炭,確保出水安全。
高效終沉池出水進入反硝化深床濾池進一步過濾提高出水水質,當TN濃度較高時,可通過外加碳源進一步反硝化降低出水TN指標。
反硝化深床濾池出水進入加氯接觸池及出水泵房(加氯接觸池與出水泵房合建),投加次氯酸鈉消毒后,通過出水泵房提升后排放至尾水排放管,然后輸送至杭州灣排放。(加氯接觸池及出水泵房為一期已建構筑物,本次工程僅新增設備。)
⑤污泥處理工藝流程

圖3污泥處理工藝流程圖
廠內污泥處理:二沉池排放的剩余污泥及高效終沉池的化學污泥,進入重力濃縮池,經過濃縮后含水率降至97%,進入儲泥池,儲泥池污泥經污泥螺桿泵輸送至調理池,經調理后的污泥經泵送入隔膜板框脫機脫水,將含水率降至60%,脫水后污泥儲存至污泥料倉。廠外污泥處置:脫水污泥集中運至金山污泥干化廠進行干化,然后至金山焚燒廠焚燒處置或至漕涇電廠摻燒。
⑥除臭設計
本工程采用生物濾池除臭+UV高效光解凈化+離子送風技術。
⑦海綿城市設計
根據廠區規劃及詳規明確的控制目標,結合匯水區特征和設施的主要功能、經濟性、適用性、景觀效果等因素靈活選用海綿城市設施及其組合系統。綜合技術經濟性、可行性考慮,并結合本項目實際情況,本工程采用的海綿設施主要包括綠色屋頂、雨水花園、植草溝。另外,對主要建筑物設置雨水排水斷接,最大限度減少雨水外排量。
3工程效益分析
本工程的實施對緩解金山區水環境污染狀況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本工程涉及金山區龍泉港及杭州灣的水質保護,項目實施后水質的保護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作為一項重要的城市基礎設施,污水處理工程的建設將有效地改善城市的環境條件,對改善居民生活條件、提供市民健康水平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來源:城建水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