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成熟女多多网,理论在线好妈妈3,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浪潮,中国女优无码

攜手同行,共創輝煌!
技術聚焦
當前位置:首頁 > 業務交流 > 技術聚焦

戰“疫”:“封城”后,雷神山醫院給排水設計總結


  秦曉梅(1973年生),中南建筑設計院機電一所總工程師(給水排水),教授級高工。主要研究方向:醫療建筑、軌道交通建筑、超高層建筑給排水消防設計。
  微信對原文有刪減。原文標題:武漢雷神山醫院給排水設計總結與反思,作者:秦曉梅、洪 瑛、吳江濤、胡穎慧、周其源、余蔓蓉、羅蓉、熊建輝、宛超、危忠、游相軍、栗心國;作者單位:中南建筑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將刊登在《給水排水》2020年戰“疫”專欄。
  前言
  武漢雷神山醫院位于江夏區強軍路,救治對象為各醫院發熱門診和住院確診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醫院充分借鑒非典時期“小湯山醫院”的經驗,只設住院不設門診。從啟動武漢雷神山醫院設計到2020年2月8日雷神山醫院交付使用,設計施工周期僅半個月,在此非常時期,設計與施工均超常規。雷神山醫院的設計需在滿足傳染病醫院設計的基礎上,給排水方案比選以及設備材料選擇還需考慮市場采購、產品庫存、廠商捐贈情況、施工便捷等因素,以最短時間完成設計和施工任務。
  1.項目概況
  1.1  工程規模
  武漢雷神山醫院選址于江夏區軍運村強軍路以北地塊,建設用地面積約22萬m2,總建筑面積約7.9萬m2。該用地西側地塊原規劃為軍運村食堂,東側為集中停車場地。
  整體規劃按照傳染病醫院標準設計,設計為用于收治已確診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患者的醫院。根據用地情況將東、西兩區分別規劃為隔離醫療區和醫護生活區,并配備有相關運維用房(見圖1),病床總床位數建設目標為1500床,可容納醫護人員約2318人。
  圖1 雷神山醫院室外總圖
  隔離醫療區:為新建一層臨時建筑,總建筑面積為52200 m2。建設根據用地分為南北兩期,北區一期A棟含15個病區共720床,B棟含3個病區共144床;南區二期C棟含12個病區共576床。均為集裝箱拼裝建筑。
  醫護生活區:包括宿舍區、辦公區、餐飲區及清潔用品庫。
  宿舍區:一共新建10棟宿舍樓,均為板房結構臨時建筑。其中在原運動員餐廳內新建7棟,在室外場地上新建3棟,其中室外場地有1棟1層宿舍為專家樓,建筑高度為4.5 m,其他8棟均為2層建筑,建筑高度為7.5 m。宿舍區總新建建筑面積為14024 m2,共有398間(含14間單人間,其他為6人間),總床位數為2318床。每間宿舍均帶有獨立衛生間及淋浴房,每層設茶水間。另利用原軍運會運動員餐廳的附屬用房改造出一間207 m2的洗衣房,設186臺洗烘一體的洗衣機供醫護人員使用。
  辦公區:利用原來運動員餐廳內的附屬用房改造而成,總建筑面積為1111 m2,共有10間辦公室,1間會議室。另預留4793 m2房間,后期作為儲藏室及活動室使用。
  餐飲區:是直接利用場地西側原軍運會工作人員餐廳,總建筑面積8889 m2,作為醫院醫護及營養餐廳使用,為整個醫院提供餐飲服務。
  原物資庫:改為清潔用品庫,可就近提供整個醫院的物資存儲。
  隔離醫療區北側設有污水處理站、雨水收集處理站、微波消毒間、垃圾暫存庫、垃圾焚燒間、液氧站、正負壓站房等配套設施;并在隔離醫療區東側出入口處設置救護車消毒間。
  1.2  設計內容
  室外給排水及消防設計、室內給水及飲用水設計、室內排水設計、室內熱水設計、室內消防設計、醫院污水處理、場地雨水收集處理等。
  2.室外排水方案確定
  雷神山醫院與火神山醫院最大的不同是:雷神山醫院是建設在原有軍運會大型停車場和軍運村食堂上,原場地已有300mm厚的混凝土硬化地面,本次建設不需要對場地進行平整,可以直接施工建設。
  此次任務最急迫的是,當接收到建筑方案后,其他專業都有半天的時間來討論方案、定方案,而此時施工方的挖掘機、破路機等設備已進場,室外排水管網需要先行!需要給排水專業的室外排水管網圖,施工方要以最快的速度開挖排水管槽,并在第一時間敷設地下排水管網。在室外管網設計過程中,以下問題需要重點解決。
  2.1  根據現場施工進度分步提供圖紙
  為配合室外排水管網施工進度,室外排水管網的供圖時間細分為4個步驟(也就是24h內完成):
  管道溝槽開挖圖(便于施工方用破路機等設備破除硬化路面)及室外排水管網走向方案圖(讓施工明白設計院的排水管網方案,并現場勘查是否可行)。
  室外排水管道管徑圖(便于施工方備料)。
  室外排水管網控制點標高圖(便于施工方開挖)。
  室外管網完整圖紙(第一版)。從設計到施工這短短的13天時間內,給排水室外排水管網圖共提供了10版圖紙,基本都是根據現場施工條件不斷調整
  2.2  建筑單體0.000m絕對標高的確定
  建筑單體0.000m絕對標高的確定也是影響室外排水管網施工進度的關鍵一環,本項目分期建設,分期使用(前后使用時間僅相差2~3天),但項目污水處理站只有1個,室外排水管網需要統籌考慮,一次施工。設計院需要確認現狀場地標高是否與原設計圖紙相符,分別在一期和二期的施工場地內選取9個點,施工方連夜測量提供數據 ,設計院第一時間內確定建筑0.000m的絕對標高,確定排水管網最不利點檢查井井底的絕對標高。
  2.3  室外排水管網方案確定
  本項目建設用地面積約 22萬m2,根據用地情況將東、西兩區分別規劃為隔離醫療區和醫護生活區,每區用地約11hm2。
  隔離醫療區:建設在原有軍運會大型停車場上,原場地已有300mm厚的混凝土硬化地面。
  醫護生活區:在原運動員餐廳內新建7棟,在室外場地上新建3棟,其中室外場地有1棟1層宿舍為專家樓。
  2.3.1  隔離醫療區
  2.3.1.1 管道溝槽開挖
  為保證施工進度,施工方提出要盡量減少場地開挖和回填土方量,同時由于隔離醫療區已有300mm的混凝土硬化地面,全部破壞此硬化路面施工進度不允許。
  為滿足室外排水管道的敷設,并最大限度減少施工方的開挖量,設計中將所有排水出戶管敷設在硬化場地上回填的400mm墊層內(見圖2);隔離病區單元之間的室外雨水、污水、廢水總管敷設在2.5m寬的開挖溝槽內,且各管道坡度一致,管底標高相同,利于開挖和施工;其余各主干道上的雨水、污水、廢水干管也并排敷設在開挖溝槽內,以減少開挖面。在施工過程中為減少管槽開挖數量,兩個單元共用一根室外排水主管,將隔離病區單元之間室外管槽開挖數量減少一半(見圖3),大大壓縮室外管網施工時間。但造成室內排水支管過長,設計上考慮在室內設置環形通氣管來解決。
  圖2 硬化地面開槽區排水管道布置剖面
  圖3 隔離醫療區北區室外排水支管硬化地面開槽區示意
  2.3.1.2 排水體制
  隔離醫療區室外病房污水、醫技廢水、室外雨水獨立設置排水管網。
  2.3.1.3 管道材料選型
  對化糞池的通氣管進行消毒處理。將數個化糞池的埋地通氣管匯合后從相鄰建筑外墻伸頂至屋面以上(高于周邊建筑屋面),設置紫外消毒器消毒。
  為了縮短室外檢查井施工周期,管徑≤600mm室外排水檢查井采用成品塑料檢查井,管徑>600 mm室外排水管道檢查井采用預制鋼筋混凝土檢查井。井蓋采用密封井蓋。
  為確保地下污水管網不滲漏,室外排水管材選用PE實壁管,采用熱熔連接以防管道滲漏,造成環境污染。管道施工前在溝槽內敷設100mm厚的C15混凝土墊層,再敷設150mm后的細砂作為管道基礎。
  2.3.1.4 污水處理
  污水、廢水分別排至接觸消毒池進行消毒處理,再經化糞池處理后排至醫院污水處理站,處理后達到《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466-2005)有關規定的污水再排至市政污水管網。
  2.3.1.5 室外雨水防滲措施
  隔離區室外原硬化地面有一定的排水坡度(見圖4),在硬化地面上敷設有一層HDPE防滲膜,防滲膜之上為土工布和回填層,為最大限度減少病毒滋生,隔離區室外地面基本采用硬化的方式。
  在所有防滲膜最終收邊位置防滲膜上翻400 mm,并設置排水溝,防滲膜上方的積水可排至排水溝,在排水溝適當的位置設置排水管,通過管道將防滲膜上方的積水排至室外雨水檢查井。
  圖4 隔離區室外硬化地面坡度
  2.3.1.6 室外雨水排放
  室外雨水設計重現期為3年,徑流系數取1.0。雨水最終排至場地東北側的埋地雨水調蓄池(有效容積1000m3),調蓄并消毒達標后的雨水排至市政污水管網。
  2.3.2  醫護生活區
  (1)醫護生活區(見圖5)室外采用雨污分流制、室內采用污廢合流制。污水經管道收集,再經化糞池處理后排至市政污水管網,雨水經管道收集后排至市政雨水管網。
  (2)在原運動員餐廳內的醫護生活區的宿舍樓(見圖5),直接建在成品貝雷架上,此方法不僅施工方便、快,也解決了排水管道的敷設問題,室外排水盡量利用原軍運村食堂排水管網和化糞池(化糞池經復核,滿足宿舍排水需求),僅局部加設檢查井和排水管道。
  (3)新建臨時建筑未改變原有場地雨水排水,故不另設室外雨水管網及雨水口。
  圖5 隔離區及醫護生活區實景
  3.給水及飲用水系統
  3.1  給水系統水量保證措施
  3.1.1  兩路市政給水水源保障
  如圖6所示,醫護生活區:在強軍路北側有一處DN200給水接入口,在軍體路左側有一處DN200給水接入口;隔離醫療區:在強軍路北側有一處DN300給水接入口,在軍運路南側有一處DN200給水接入口。
  圖6市政給水管道及水表點位區位
  原項目設計從強軍路引入一路市政供水至生活水箱進口處,本次設計為保障水箱進水可靠性,從軍體路另接入一路給水至生活水箱進口處,保證生活水箱進水采用兩路市政水源供給。
  3.1.2  生活水箱儲水容積保障
  本項目病床總床位數建設目標為1500床,可容納醫護人員約2318人。最高日用水量為1140 m3/d,生活水箱取20%最高日用水量為228 m3,本項目原有生活水箱容積300 m3,滿足現在需求,本次設計沿用原有水箱不作修改。
  3.1.3  加壓供水管網環狀供水
  經計算,項目地原有生活變頻供水泵組水量不滿足本項目要求,設計將原生活供水主泵更換為:Q=55 m3/h,H=35 m,N=11 KW,4臺,4用,并設置一對一變頻器。原有輔泵不變。醫護生活區和隔離醫療區加生活壓給水均為環狀管網供水。室外給水干管設計為DN200。
  3.1.4  市政供水管網與加壓供水管網相接
  本項目對供水可靠性要求較高,考慮水泵房停電等不可抗力因素,市政供水管設計采用可拆卸金屬波紋管方式與加壓供水管網相接。此部分金屬波紋管采用法蘭連接,平時拆除,且波紋管前后閥門關閉。在應急時安裝金屬波紋管,并打開前后閥門。根據《城鎮給水排水技術規范》(GB 50788-2012)3.4.7條條文解釋:《城市供水條例》中明確:“禁止擅自將自建設施供水管網系統與城市供水管網系統連接;因特殊情況需要連接的,必須經城市自來水供水企業同意,報城市供水行政管理部門和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并在管道連接處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
  施工中,因產品采購緊急,市政供水管網采用止回閥與加壓供水管網相連。項目給水方案報水務部門,水務部門意見如下:
  要求市政供水與加壓供水管網相接。
  院區內經水表后生活給水管網不屬于城市供水管網范疇。
  3.2  給水系統水質保證措施
  本項目供水全部采用斷流水箱供水。生活水箱一體化設備位于醫護生活區室外。泵房內出水管處設RZ-UV2-DH200FW型紫外線協同防污消毒器(見圖7)。
  圖7 一體化生活供水泵房及紫外線協同防污消毒器照片
  隔離醫療區內生活給水按病區和醫療區分別設置給水管網,在病區給水引入總管前端設置倒流防止器。在建筑物內,按護理單元各病區給水分設控制閥門,閥門設置于清潔區易于操作處。
  考慮本項目為傳染性醫院,生活供水系統設置應急加氯措施。在生活加壓泵房生活水箱進水管處預留DN32投加口,并預留計量泵,應急加氯。
  3.3  給水系統水壓保證措施
  本項目生活給水采用變頻加壓供水泵組供水。由于給水管路較長,室外采用DN200環狀管網,室內采用DN150給水干管,所有給水干管不變徑。
  3.4  潔具選型
  醫護人員使用的洗手盆,以及細菌檢驗科設置的洗滌池、化驗盆,公共衛生間洗手盆采用感應式水龍頭。應國家衛計委要求:醫護生活區、隔離醫療區醫生衛生間采用蹲便器,隔離醫療區病人衛生間采用坐便器。蹲便器采用腳踏式沖洗閥。
  3.5  飲用水選擇
  醫護生活區及隔離醫療區均分散設置開水間,考慮病人對開水需求量較大,每個開水間內配置2臺12 kW開水爐。開水爐帶過濾功能,可提供開水、常溫水。
  3.6  洗衣房設置
  醫護生活區利用原餐廳附屬用房改造設置一間207 m2洗衣房(見圖8),設186 臺洗烘一體的洗衣機,方便醫護人員使用,解決醫護人員洗衣和晾曬問題。
  洗衣機排水采用軟管排入原附屬用房排水溝,給水及配電等管線在洗衣機后部集中設置線槽,方便施工。
  圖8洗衣房實景
  4.室內排水系統
  4.1  隔離醫療區
  4.1.1  排水體制
  隔離區病房衛生間污水、醫技用房廢水分流排放,采用各自獨立排水管道。
  4.1.2  排水管道水封保障措施
  排水出戶管距離較長,在各排水出戶管末端設環形通氣管,以保障管道排水能力,并防止水封被破壞。
  準備間、污洗間、衛生間、浴室、空調機房等設置地漏,護士室、治療室、診室、檢驗科、醫生辦公室等房間不設地漏。地漏采用帶過濾網的無水封地漏加存水彎,存水彎的水封為50 mm;手術室、急診搶救室等房間的地漏采用可開啟的密封地漏。
  洗手盆的排水給地漏水封補水。
  4.1.3  其他保障措施
  每個隔離醫療單元的數個環形通氣管匯合成匯合通氣管,穿外墻并升至屋面以上,在屋面設置紫外線空氣殺菌消毒器進行消毒,并且排水通氣管的位置避開屋面新風機房的位置。
  空調冷凝水間接排至地漏,進入醫院污水排水系統。
  為保障病人如廁方便及安全,根據衛計委要求,病房衛生間大便器采用坐式大便器。
  4.1.4  集裝箱屋面雨水排放
  隔離區建筑大部分為6m*3 m單元集裝箱拼接而成,每個集裝箱屋面在4個角分別設DN50雨水排水管排至集裝箱地面以下的架空層。此DN50雨水管數量巨大,且架空層內施工難度大,故屋面雨水采取排至架空層地面的方式。此屋面雨水排水方案不是最佳的選擇,若施工周期足夠應在集裝箱屋面上另設整體鋼板屋面,避免屋面雨水進入建筑下方架空層。
  4.2  醫護生活療區
  4.2.1  排水體制
  生活區新建建筑主要為醫護人員、工作人員宿舍,排水采用污廢合流制,設計較為常規。原有建筑使用功能調整后,在充分利用原有室外排水管道的基礎上對排水管道進行改造以滿足使用需求。
  4.2.2  室內排水管網
  原食堂大空間內部新建7棟宿舍樓,各衛生間的排水立管排水由排水橫干管匯合,排水橫干管安裝于成品貝雷架架高的1.5 m高架空層內;并在大空間內人行通道設排水管道過橋以不影響交通。此方案是在此緊急建設情況下的合理排水橫干管安裝方案,不僅施工方便,且避免開挖原食堂地面。
  原食堂大空間內部臨時建筑各排水立管通過匯合通氣管匯合后,穿側墻再伸頂至原食堂屋面以上通氣。
  5.室內熱水系統
  5.1  熱水設置部位
  本項目的隔離醫療區和醫護生活區都有熱水需求,且需求量較大。根據本項目的特點以及廠商捐贈情況,采用不同的方式提供生活熱水,如表1所示。
 表1  醫院生活熱水系統
  5.2  熱水方案比選
  針對雷神山醫院的3種熱水供應方式,現分析優缺點如表2所示。
  表2  熱水供應方式優缺點
  5.3  熱水方案實施分析
  設計過程中,很多知名廠商主動與甲方聯系,要求免費贈送產品和設備,以表達對武漢人民的支持。能供熱水使用的設備有電熱水器、空氣源熱泵機組和商用電熱水爐,它們在使用特性上各有優缺點。本項目熱水需求量較大,設計需要結合本項目的特點,在滿足使用功能的同時,充分發揮各設備的優勢。
  5.3.1  隔離區病房熱水供應
  由于每病房最多兩人,病房采用電熱水器供應熱水有非常明顯的優勢,可以避免交叉感染。同時病房區域為集裝箱拼裝建筑,病房電熱水器容積為的60L,功率2.2 kW/臺,注滿水后總重81kg,經復核,衛生間墻壁可以承受81 kg的荷載。
  5.3.2  醫護生活熱水供應
  醫護生活區共有房間398間,除了14間專家單人間以后,其余均為6人間。根據項目特點,醫生雖然為倒班制,但是上下班時間較為集中,且每房間人數較多,衛生間淋浴的同時使用系數較高。醫護區為集中板房,衛生間墻體較軟,承受81 kg電熱水器重量有困難。同時醫護區室外有寬闊的位置可以放置空氣源熱泵機組及水箱。雖然醫護生活區為之前的軍運會食堂改造,附近就有燃氣,但出于節能考慮,設計考慮采用3套空氣源熱泵機組為醫護生活區提供集中熱水。
  5.3.3  隔離醫療區熱水供應
  隔離醫療區在每個醫護單元的一更和二更區域均設有多個淋浴間,共有180個淋浴頭,同時在南北區分別設有1個集中浴室,共有淋浴間64間。由于隔離醫療區用地緊張,室外沒有場地放置空氣源熱機組和水箱 ,同時隔離醫療區有燃氣供應,故設計結合醫生使用熱水的需求及特性,設計考慮采用5套商用熱水爐集中供應醫療區淋浴熱水。圖9為各區的熱水供應實景照片。
  圖9 各區的熱水供應實景
  6.消防系統
  根據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下發《發熱病患集中收治臨時醫院防火技術要求》規定:任一層建筑面積大于1500m2或總建筑面積大于3000m2的臨時醫院應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臨時醫院應按嚴重危險級場所配置滅火器。
  本項目在方案前期與消防主管部門進行溝通,參考北京小湯山和武漢火神山醫院,為保證項目順利竣工交付,未設置消火栓及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本項目地塊北側有江夏消防站,且地塊內室外消火栓管網設施完備且能滿足本項目的用水量需要。為了保證消防安全,本工程室內滅火器按照嚴重危險級加密布置滅火器,針對醫護生活區等大空間設置推車式滅火器MFT/ABC(20kg,6A),保護距離按照20m控制,其他醫護辦公區、隔離區設置手提式滅火器MF/ABC(5kg,3A),保護距離按照10m控制。
  本項目場地已有室外消防管網及室外消火栓,本次設計不作修改。施工時不可破壞原有室外消防管網及室外消火栓,若有出現原有管網及消火栓影響場地建筑物的情況,應將原管網及室外消火栓微調至不影響建筑的位置,并且應保證室外消防管網內維持充滿水的狀態。
  7.污水處理站
  隔離醫療區生活排水為傳染病醫院污水,包含傳染病醫院排放的診療、生活及糞便污水。2019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主要傳播途徑: 經呼吸道飛沫傳播、接觸傳播(包括手污染導致的自我接種)、氣溶膠傳播,存在一定的糞-口傳播可能性。病人的嘔吐物、排泄物均有極大的傳染性,依據《醫院污水處理工程技術規范》(HJ2029-2013)“傳染病醫院污水應在預消毒后采用二級處理+消毒工藝或二級處理+深度處理+消毒工藝”,隔離醫療區生活排水采用預消毒+二級處理+深度處理+消毒工藝處理,達到《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466-2005)中傳染病、結核病醫療機構水污染排放限值后排放至軍運路市政污水接口檢查井。
  7.1  排水收集管網
  隔離醫療區生活排水包含醫技廢水和病房污水,分別設置排水管網單獨收集,分別進入與消毒接觸池,有效地防止污染區排水進入到清潔區排水,阻斷氣溶膠傳播及糞-口傳播途徑,保證醫護人員安全。
  7.2  污水處理工藝
  預消毒工藝段位于污水管網末端,化糞池前,預消毒工藝采用液氯對醫院污水進行預消毒,消毒后進入化糞池;化糞池對醫院廢水中的懸浮物進行預沉淀,同時進行脫氯處理,保證后面的生化處理不受到影響;二級處理采用MBBR生化處理工藝;深度處理工藝采用混凝沉淀器進行泥水分離,同時進一步降低懸浮物濃度;消毒采用液氯對深度處理出水消毒;本醫院為非永久性傳染病醫院,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污泥排入污泥貯存池,經消毒后脫水至80%以下,由有資質的危廢處理單位集中清運處理;污水處理站臭氣經收集后由活性炭+紫外光催化消毒處理后排放。污水處理站污水出口設置在線檢測,確保處理設施正常運行,污水達標排放。污水處理工藝流程見圖10。
  圖10 污水處理工藝流程
  7.3  消毒工藝
  武漢市目前處于疫情期,本項目污水處理最關鍵之處在于污水二次消毒工藝、預消毒池及化糞池通氣管廢氣處理、污水處理站臭氣消毒處理。
  污水處理工藝中共有2次強化消毒,一次消毒位于預消毒接觸池進口,二次消毒位于折流消毒池進口。預消毒接觸池需采用密閉儲罐,停留時間3h,單位加氯量40mg/L(有效氯)。折流消毒池停留時間1.5h,單位加氯量25mg/L(有效氯)。
  預消毒接觸池采用推流式,推流式的水力性能使氯與微生物能有最大程度接觸,在有效的消毒時間內達到最大的混合,取得最大的消毒效果。預消毒接觸池中污水懸浮物及雜質較多,折板式構造中峰之間的間隙小,很容易形成堵塞,不能采用折板式。折流消毒池為混凝沉淀池后出水,水質較好,采用折板式。
  消毒劑的選用上對液氯消毒、二氧化氯消毒及次氯酸鈉消毒上進行了比選。液氯具有持續的消毒作用,適用于遠離人口居住區的規模較大的(大于1000床)且管理水平較高的醫院污水處理系統。二氧化氯具有強烈的氧化作用,不產生有機氯化物,投放簡單方便,不受pH影響。次氯酸鈉適用于規模小于300床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醫院污水處理系統。經過多次專家論證,為加強消毒效果采用液氯消毒的消毒方式。
  在建設的過程中,依據公安部《劇毒化學品、放射源存放場所治安防范要求》(GA 1002-2012),液氯的存放與使用的安全操作規程要求極為嚴格,使用不當會造成爆炸的危險。液氯加藥間構筑物的防爆抗爆、防火間距等均有要求,施工工期長;另一方面現場已備有液氯投加機、泄氯檢測及報警裝置及泄氯吸收裝置,但液氯氯瓶的采購及運輸需要很多手續,不能及時到貨,針對本項目的交工時間都難以完成。后經與環保局溝通,采用二氧化氯消毒。采用一體化二氧化氯設備,氯酸鈉與鹽酸經二氧化氯發生器制備二氧化氯消毒劑。預消毒池加氯量40 mg/L,折流消毒池加氯量25 mg/L,設計最大加氯能力6.5 kg/h。
  預消毒池及化糞池通氣管集中收集后于加藥間外墻處伸頂高于加藥間屋面0.5m,通氣口頂部設紫外線+活性炭吸附裝置。污水處理站臭氣經收集后由活性炭+紫外光催化消毒處理后排放。為確保過濾吸附效果,需定期更換活性炭高效過濾器。
  8.雨水收集與排放
  為防止雨水污染環境,擴散疫情,按防疫指揮部及市政府意見,雨水需進行消毒處理后排至城市污水管網,保證不讓一滴雨水下滲進入土壤及周邊水體。在隔離區地面下全面設置HDPE防滲膜,防滲膜上部雨水經結構找坡至隔離區四周雨水溝,經雨水管收集排至雨水調蓄消毒池。
  雨水調蓄消毒池采用PP模塊式調蓄池,消毒池對隔離病區的12.2 mm初期降雨進行收集后接觸消毒,消毒停留時間為4~16h,后續降雨將直接通過調節池排入市政污水管網。
  雨水調蓄消毒池配水井處投加次氯酸鈉消毒劑,采用投加10%次氯酸鈉液,投加量為30~50 mg/L。圖11為污水處理及雨水蓄水池實景照片。
  圖11 污水處理及雨水蓄水池實景
  9.結語
  雷神山醫院已投入使用,目前運行情況一切良好。從設計到投入使用共13天,設計院、施工方、監理方、代建方、業主、政府職能部門通力協作,暢通無阻。給排水團隊共有12人參加,團隊成員均為室主任工以上級別專業人員,每人分工明確,給排水總工負責確定方案、對內配合、對外溝通、匯報以及現場服務,設計人員負責實施,專人負責管理電子版圖紙,并下發電子版圖紙至施工方(開始定的是通過建委轉達施工方,后來發現影響施工進度,及時糾正,設計院直接對施工方專業人員下發電子版圖紙),真正做到邊設計邊施工。
  給排水室內外給排水方案的確定是在滿足傳染病醫院建設標準的基礎上,在滿足醫生和病人使用需求的同時,盡量滿足施工方便、快捷的要求,所有材料的選擇考慮市場采購、產品庫存、廠商捐贈情況。本次設計時間緊,任務重,設計院的絕大部分的理念均已實施,但在材料采購過程中,由于市場供貨原因,也有個極個別遺憾的地方。
  在設計過程中,由于建筑方案調整或其他原因,給排水方案也在不斷調整,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隔離醫療區原設計淋浴較少,建筑專業僅設置2個集中浴室,共64個淋浴頭,其余部位零星布置淋浴間。設計院針對集中浴室采用集中供應熱水,對零星布置淋浴間,則采用電加熱器。后因為與國家衛計委溝通后,在隔離醫療區增加180個淋浴,設計院當機立斷,隔離醫療區的所有淋浴(除病房外)采用集中熱水供應。
  (2)醫護生活區原設計7棟宿舍,共計1600人,后根據需求,又增加3棟宿舍,生活區人數增加至2300人,同時又增加洗衣房、淋浴房,原軍運會已有給水加壓泵站不能滿足使用的流量要求,設計院迅速更換給水泵組,同時給水加壓泵更加智能,采用每臺水泵均變頻設置。
  (3)臨時應急醫院室外排水方案,應盡量減少開挖量,加快施工進度。本項目在施工過程中為減少管槽開挖數量,兩個單元共用一根室外排水主管,將隔離病區單元之間室外管槽開挖數量減少一半,大大壓縮室外管網施工時間。但造成室內排水支管過長,設計上考慮在室內設置環形通氣管來解決。
  (4)污水處理設置兩級強化消毒,之前根據專家意見采用液氯消毒,后與公安部門溝通,液氯為國家強制管制危險品,在沒有相關手續情況下很難及時進入雷神山醫院,設計及時采用備用方案,采用二氧化氯消毒,有效滅活污水中的病毒,避免氣溶膠傳播及糞-口傳播。化糞池內進行脫氯處理,保證后面的生化處理不受到影響。
來源:給水排水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