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書記考察的這段楊浦濱江,百年工業遺存在這里呼吸!


習近平總書記2日在上海市考察調研。當天下午,他來到楊浦區濱江公共空間楊樹浦水廠濱江段、長寧區虹橋街道古北市民中心實地考察,了解城市公共空間規劃建設和社區治理與服務情況,并同當地居民親切交談。
總書記前往考察的楊樹浦水廠濱江段,記錄著百年工業歷史的傳承與更新。

水廠一度是楊浦濱江的一處斷點,設計方為了打通這個點位煞費心思。最終他們在水廠外部架起一座500多米長的親水棧橋,水廠為此特意將源水管向內移動5米。棧橋與廠區距離3.5米,整體采用木結構設計,像漂浮于江面的船只。這樣一來,往來其上的行人獲得了觀賞水廠建筑的最小安全距離。

楊浦大橋以西2.8公里濱江公共空間全景
擴容,更新;縱深,重塑。包括楊樹浦水廠濱江段在內的2.8公里岸線去年底前貫通開放后,今年楊浦濱江再向大橋以東延伸。國慶前夕,2.7公里公共空間正式向公眾開放,橫貫楊浦大橋至楊樹浦發電廠。這一次,電站輔機廠、新一棉、制皂廠、楊樹浦煤氣廠、楊樹浦發電廠等工業遺存共同構建的百年工業博覽帶首次揭開了面紗,吸引不少市民游客趁著國慶假期前來“嘗鮮”。這里的墻面會呼吸
從楊浦大橋寧國南路輪渡站出發,一路向東,原上海電站輔機廠東廠車間倉庫率先映入眼簾,爬山虎恣意生長的墻面吸引了許多人的目光。

工業遺存景觀
每當看到游客在此駐足細看,設計師郭怡妦總會上前和他們聊上幾句。她說,最初的設計方案僅僅是保留倉庫墻面的外表面,可當設計師們走進倉庫,看到陽光下那斑駁的內墻仿佛訴說著歷史,一下子被震撼了。大家很快達成共識,要把內外兩個墻面同時保存下來。經過六個月的方案論證,設計師們最終決定采用包鋼加固,并將原有的爬山虎分段修剪,重新進行培育。于是,新生的爬山虎和原生的植物共生共存,新建鋼結構和原有墻體融為一體,這個倉庫也因此得名“共生構架”。
工業遺存景觀
楊浦區是中國近代工業的發祥地,楊樹浦工業區曾創造了中國工業史上的眾多之最。15.5公里的楊浦濱江岸線中,南段濱江5.5公里是重中之重,因為它集中了船舶、化工、機電、紡織、輕工、市政等門類的大中型企業約100余家。這里工業遺存俯拾皆是,不經意間就能和“百年工業”打個照面。經過梳理,規劃設計團隊列出保護清單,7處、12棟,7萬平方米歷史建筑,數百件工業遺存,電站輔機廠、新一棉、制皂廠、楊樹浦煤氣廠、楊樹浦發電廠等百年工業遺存依次揭開面紗。碎煤機、除鐵渣機器等設備被安放在廣場各處,成為景觀雕塑;工業桁架、吊車等被原地保留;稱煤的煤斗倒置過來,變身涼亭……活化了的工業遺存褪去斑斑銹跡,重新煥發生命。

電站輔機廠龍門桁架,水上棧道
跑起來、跳起來,心情飛起來除了按照黃浦江兩岸濱江公共空間開發的統一要求,實現步行道、跑步道和騎行道的“三道”貫通之外,楊浦濱江2.7公里新岸線更注重提升“工業遺存博覽帶、原生景觀體驗帶、三道交織活力帶”的“三帶”融合。

休閑公園
春季有早櫻,夏日有無盡夏等花卉盛開,秋季有粉黛亂子草等“網紅”植被……用“四季花海”來形容楊浦濱江2.7公里新岸線并不為過。這里擁有新建公共綠地面積約12萬平方米,種植各類喬木灌木近百種,總數超過30萬株。藍白色系是整個楊浦濱江新岸線的色彩基調,藍冰柏、葉子蘭、藍雪花等一些難得一見的花卉品種,剛在市場出現就“住”進了楊浦濱江。
生態水池
值得一提的是,2.7公里濱江新岸線專注營造高位觀江視線,增加臨水空間,遠近高低錯落有致,江水花海相映成趣,極大提升了觀景體驗。
作者:邵珍 史博臻
圖:楊浦區新聞辦、新華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