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明確節水“路線圖” 五大行動 助力節水型城市建設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要求“實施國家節水行動”。4月15日,國家發改委和水利部聯合印發了《國家節水行動方案》,將節水行動上升為國家層面推進的全民行動。鄭州是一個水資源稟賦不足的城市,隨著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快速推進,鄭州水資源承載力不夠、供水結構不夠合理、用水效率有待提高、生態流量不足等問題日益明顯,水資源問題已成為制約鄭州國家中心城市高質量建設的突出“水瓶頸”。實施節水行動,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是突破“水瓶頸”、夯實“水支撐”、增強鄭州水安全保障的重要基礎和前提。
2022年建成國家節水行動市級先行示范區
《鄭州市節水行動實施方案》提出了2022年、2025年和2035年鄭州市的節水行動目標。明確到2022年,基本實現地下水采補平衡,用水效率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把鄭州市建設成為國家節水行動市級先行示范區。到2025年,綜合節水工作成為全國市級節水品牌。到2035年,節水完全融入經濟社會發展過程,建立起鄭州市生產、生活、生態適水共融共生的綠色發展模式。
強力推進五大節水行動
《鄭州市節水行動實施方案》著眼全域整體協調統籌,遵循“五源互濟、兩網融合、兩區帶動、多點推進、機制先行”的節水行動路徑,提出實施“五大節水行動措施”,通過“全域、全業、全程、全面、全民”五維系統推進節水行動。
政府節水精細管控行動方面,深化全市水資源總量指標和水環境容量指標的剛性約束作用,強化取水許可和計劃用水管理,落實水量超載區、地下水超采區約束管控,完善計量監控體系,構建完備的水資源總量與強度管控目標及責任考核體系。
行業水效綜合提升行動方面,通過產業結構調整、節水技術改造、節水設施和器具普及、城鄉供水一體化管理、節水信用管理、“1+4”節水單元建設等,重點解決各行業節水過程中的薄弱環節,挖掘節水潛力,全面提升各用水戶用水效率和效益。
循環減排增量利用行動方面,通過農村“廁所革命”、養殖業廢污水處理、工業排污減量化以及企業排污監控、城市污水處理設施提標改造、環城生態水系綜合改造,實施農村、工業和城市污染源的集中處理和分散治理,有效消減污染物入河量;將非常規水源納入配置體系,推進非常規水利用,提升供水保障能力、改善水環境狀況。
節水機制改革創新行動方面,通過完善節水市場調節機制、推廣節水標識與市場準入,高效發揮市場對節水的調節和保障作用;通過構建水務智能化管理平臺,推進全市水資源智能化統一調度。
節水產業及文化培育行動方面,通過節水技術應用示范、節水產業發展扶持、節水技術服務體系建設等全面提升節水水平;以培養愛水、惜水、節水“三個意識”為中心,以黨員干部、城鄉居民、在職員工、青少年學生“四類對象”為重點,全方位開展節水宣傳教育。
六大項目體現鄭州特色
《鄭州市節水行動實施方案》以創新發展、彰顯特色、示范引領為核心,以重點突出、操作可行、評估有據為原則,提出實施六項鄭州市節水行動示范項目,以樹立節水典型性和代表性,輻射全市節水、減污、增效。
地下水超采區壓采控制,通過制度、管理、調度、配置以及市場等綜合手段,逐步實現地下水壓采及水位恢復目標。
工業企業節水信用制度,探索建立節水信用制度,逐步形成節水評價體系,進一步激發企業節水動力。
河南職業技術學院合同節水,借力合同節水開展“節水型學校”創建活動,提高學校的節水專業化管理水平,
滎陽市農村污水分散治理,通過農村生活面源控制污染,進一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優化農村生態環境,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城市再生水推廣利用,在環三環再生水利用工程建設具備供水能力的基礎上,開展再生水推廣利用示范,結合管理體制、技術規范、價格機制等配套體系,通過政府和市場合理推進再生水利用。
鄭州市水務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對電子政務、水務業務管理、信息監測等各個領域的需求提供智能化支持。(記者 武建玲 通訊員 李雪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