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成熟女多多网,理论在线好妈妈3,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浪潮,中国女优无码

攜手同行,共創輝煌!
綜合新聞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綜合新聞

中國營商環境排名躋身全球前40 辦理建筑許可排名躍升至第33位

發布日期:2019-10-28 來源:中國建設報
  世界銀行于北京時間24日上午發布《全球營商環境報告2020》,中國營商環境全球排名繼去年從此前78位躍至46位,今年又升至第31位,躋身全球前40,連續兩年入列全球優化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大經濟體。
  今年中國的營商環境評估在滿分100分中得分77.9,世行打分依據是北京、上海兩市及有關部門于2018年5月2日至2019年5月1日推出的優化營商環境改革措施,中國有9個指標領域的改革舉措獲世行認定,其中8項指標排名上升。
  以辦理建筑許可為例,中國全球排名從去年的121位躍升至33位,提升了88位,京滬兩市推出的簡易低風險建筑項目免于環評備案改革、建立分類監管和審批制度及壓縮供排水報裝時間等改革舉措,推動兩地平均辦理建筑許可全流程耗時縮至111天,獲該指標質量指數滿分15分,高于東亞地區132天和9.4分的平均水平。
  優化營商環境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組織開展了這些工作
  大力清理簡并種類過多、劃分過細的資質資格許可事項
  全面開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壓減審批時間和環節
  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實行“全流程、全覆蓋”
  全國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間壓縮至120個工作日以內
  統一審批流程,統一信息數據平臺,統一審批管理體系
  在全國開展工程項目招投標領域營商環境專項整治工作
  聯合印發《工程項目招投標領域營商環境專項整治工作方案》
  完成《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管理辦法》等部門規章、規范性文件和標準規范修訂工作......
  什么是全球營商環境報告
  世界銀行自2003年起每年發布全球營商環境報告,選取10項評估指標對全球190個經濟體的營商環境評分排名。該報告評估樣本為各國常住人口最多的城市,其中11個人口過億國家選擇兩個常住人口最多城市評估。2018年起,報告評估期調整為上年5月至次年5月。
  根據《全球營商環境報告2020》,中國保護中小投資者指標全球排名比去年提升36位至第28位,辦理破產排名提升10位至第51位,跨境貿易排名提升9位至第56位,納稅排名提升9位至第105位,獲得電力提升2位至第12位,執行合同排名提升1位至第5位,開辦企業排名提升1位至第27位。
  “中國為改善中小企業的國內營商環境做出了巨大努力,保持了積極的改革步伐,在多項營商環境指標上取得了令人贊許的進步。”世界銀行中國局局長芮澤說。
  據介紹,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今年以來,國務院有關部門和京滬兩市政府對標國際先進水平,迄今已推出130余項相關改革舉措,進一步增強了我國營商環境的國際競爭力。
  日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簽署國務院令,公布《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條例》認真總結近年來我國優化營商環境的經驗和做法,將實踐證明行之有效、人民群眾滿意、市場主體支持的改革舉措用法規制度固化下來,重點針對我國營商環境的突出短板和市場主體反映強烈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對標國際先進水平,從完善體制機制的層面作出相應規定。
  一是明確優化營商環境的原則和方向《條例》將營商環境界定為市場主體在市場經濟活動中所涉及的體制機制性因素和條件,明確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應當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原則,以市場主體需求為導向,以深刻轉變政府職能為核心,創新體制機制、強化協同聯動、完善法治保障,為各類市場主體投資興業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良好環境。
  二是加強市場主體保護。《條例》明確規定國家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保障各類市場主體依法平等使用各類生產要素和依法平等享受支持政策,保護市場主體經營自主權、財產權和其他合法權益,推動建立全國統一的市場主體維權服務平臺等。
  三是優化市場環境。《條例》對壓減企業開辦時間、保障平等市場準入、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落實減稅降費政策、規范涉企收費、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簡化企業注銷流程等作了規定。
  四是提升政務服務能力和水平。《條例》對推進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建設、精簡行政許可和優化審批服務、優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流程、規范行政審批中介服務、減證便民、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建立政企溝通機制等作了規定。
  五是規范和創新監管執法。《條例》對健全監管規則和標準,推行信用監管、“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包容審慎監管、“互聯網+監管”,落實行政執法公示、行政執法全過程記錄和重大行政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等作了規定。
  六是加強法治保障。《條例》對法律法規的立改廢和調整實施,制定法規政策聽取市場主體意見,為市場主體設置政策適應調整期,完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加強法治宣傳教育、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等作了規定。
  來源:新華社 中國政府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