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個城市黑臭水體消除比例為0!
19個城市黑臭水體消除比例為0!
生態環境部組織“后進生”會商,將壓實有關地方主體責任
生態環境部組織“后進生”會商,將壓實有關地方主體責任
2020年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將迎來目標考核。在考核進入倒計時之際,各地整治情況到底如何呢?
日前,生態環境部組織水環境達標滯后地區開展環境形勢會商。全國18個水環境達標滯后城市、50個黑臭水體整治滯后城市政府負責同志參加會商,東莞、長春、惠州、忻州、沈陽等5市作為水環境達標滯后城市代表發言。廣州、連云港2市作為水環境改善先進城市代表發言。
生態環境部介紹,到今年5月份,全國共77個城市黑臭水體消除比例低于80%,更有19個城市消除比例甚至為0。而根據《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即水十條)的要求,到2020年,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均應控制在10%以內。

與此同時,水污染防治工作不平衡不協調的問題依然十分突出。
上半年,全國水質不達標的斷面共計178個。不達標斷面數量最多的省份分別是遼寧(23個)、山西(16個)、湖北(15個)、廣東(14個)。4省份不達標斷面數量合計占全國總數的38%。
上半年,全國水質為劣Ⅴ類的國控斷面共計91個。其中,山西有18個,遼寧有15個,廣東有10個,3省劣Ⅴ類斷面數量合計占全國總數的47%。
上半年,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還有6個斷面沒有消除劣Ⅴ類,上述斷面和責任地區全部在湖北省。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劣Ⅴ類斷面還有5個,其中天津萬家碼頭、遼寧營口營蓋公路斷面上半年連續6個月均為劣Ⅴ類,消“劣”形勢不容樂觀。
到今年5月份,全國共77個城市黑臭水體消除比例低于80%,有50個城市消除比例低于50%。更有19個城市消除比例甚至為0。會商意見強調,目前距離2020年底時間所剩不多,這些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面臨很大壓力。
水十條規定,到2020年,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遼河等七大重點流域水質優良(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總體達到70%以上,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均控制在10%以內,地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總體高于93%,全國地下水質量極差的比例控制在15%左右,近岸海域水質優良(一、二類)比例達到70%左右。京津冀區域喪失使用功能(劣于V類)的水體斷面比例下降15個百分點左右,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力爭消除喪失使用功能的水體。
到2030年,全國七大重點流域水質優良比例總體達到75%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總體得到消除,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總體為95%左右。
本次會商意見指出,國控斷面出現劣Ⅴ類僅僅是流域環境問題的表觀癥狀,病因卻是綜合性、深層次的問題,要緊緊抓住消除劣Ⅴ類斷面這個“牛鼻子”,以問題為導向,科學制定治理方案,全方位落實治理舉措,層層細化治理責任,以斷面水質改善為突破口,推動流域水生態環境質量全面改善。
會商意見強調,城市黑臭水體的實質是污水、垃圾直排環境問題,根子在于城市環境基礎設施不合格。水十條已經發布4年多了,仍有部分城市黑臭水體消除比例很低甚至為零,這是很不應該的。各地要以整治黑臭水體為抓手,倒逼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補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突出短板,提高城市水污染防治水平。
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針對工作滯后地區加強督導,壓實有關地方主體責任,推動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