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成熟女多多网,理论在线好妈妈3,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浪潮,中国女优无码

攜手同行,共創輝煌!
綜合新聞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綜合新聞

蘇州超前布局、科學調度,從容應對“最強”梅雨季!

發布日期:2020-07-25 來源:蘇州水務
  7月24日
  《新華日報》在蘇州觀察版面
  刊登了《大汛之下,確保城市從容應對》
  介紹了面對“最強”梅雨季
  蘇州超前布局科學調度
  從容應對嚴峻的防汛形勢
  一起來看看~
  7月21日14時
  氣象部門正式“官宣”蘇州出梅
  最近兩天
  人們如愿看到久違的“蘇州藍”
  42天時間,蘇州平均梅雨量達到630.9毫米,是常年梅雨量的2.65倍,列1951年以來歷史第3位,堪稱近年來“最強”梅雨季。自身6輪強降雨,加上上游地區大量的客水匯聚,頂在蘇州頭上的“三盆水”——太湖、長江和京杭大運河情況不容樂觀,重重考驗接踵而至。
  大汛之下
  蘇州如何應對?
  許多蘇州人仍記得2016年梅雨季,太湖水位一度漲至4.88米,逼近歷史最高。今年,蘇州降雨量明顯超過2016年,伴隨著同期上游大量客水來襲,專家判斷太湖將面臨前所未有的防汛壓力。截至7月21日,太湖平均水位最高4.78米,雖連續24天超過警戒,但仍未突破2016年最高值。
  雨量更大了
  河湖水位卻沒有更高
  背后得益于蘇州的
  科學預判和超前布局
  早在4月16日,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藍紹敏就專題調研檢查防汛工作,強調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對今年防汛防旱工作的總體要求,面對今年復雜的防汛形勢,必須見微知著、未雨綢繆,扎實做好各項防汛準備。入梅以來,蘇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又連續多次親自指揮防汛工作部署,做好防汛“提前量”。
  未雨綢繆
  方能有備無患
  由于處于太湖下游,蘇州城內的雨水本身并不匯入湖,但太湖泄洪的兩大主要通道,卻橫穿這座城市,蘇州成了太湖流域的防汛重點。入梅前,蘇州市防辦優化區域水利工程調度,實施以長江、望虞河、京杭運河、吳淞江為界的陽澄區水利工程聯合調度,采用波浪式水位調控,促進河網水體有序流動,預降水位。
  同時,搶在強降雨來臨之前,蘇州把82公里運河沿線61個風險點全部排查到位,沿線各區簽下“軍令狀”,僅用兩天時間就把所有風險全部堵上,全城嚴陣以待。更重要的是,蘇州還通過啟動內部區域一體化排澇體系建設,打通相城、吳中、高新區多個區域交界河壩,確保順暢排澇泄洪。
  蘇州市防汛防旱指揮部辦公室主任、市水務局副局長陳習慶說:
  數據顯示,入梅以來,在流域城市通力合作下,蘇州通過錯峰、錯時、匹配調度,統籌區域洪水和澇水外排,累計排水超過14億立方米,是常年同期4倍,相當于排掉了太湖近三分之一的正常庫容。正是由于提前騰出了“大庫容”,蘇州贏得防汛“主動權”。
  33個水位站,13個超警戒水位……在蘇州市水利水務信息調度指揮中心大屏幕上,顯示著全市主要站點的水情信息。實時的視頻畫面,讓監測人員對全市情況盡在掌握之中。
  眼前的這塊大屏幕,正是蘇州基于高科技、智能化打造的“智水蘇州”系統,在今年年初投用。系統收集了全市126個水位站數據,20個骨干河道流量數據以及31個雨量站記錄等信息。城區主次干道上近500路視頻,城區22座下穿立交、長江閘站的視頻監控也都清晰在目。
  大雨傾城,人們最怕“看海”。有了“智慧大腦”的系統研判,蘇州基層防汛工作人員行動更加精準,尤其是防汛排澇子系統,在此次防汛指揮調度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讓科學調度有了抓手。
  “借助這套系統,市防指可據此及時掌握雨情、水情、汛情的變化,對汛情快速應對、及時預警,大大提高了城市防汛排澇的應急響應能力。”蘇州市防汛防旱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陳尉說。
  此外, “智水蘇州”植入了氣象預報功能,通過閘站周邊雨量網格化、精細化管理,可以對一小時、三小時、六小時的雨量進行判斷,提前調度控制城區河湖水位,對未來降雨趨勢的判斷,有利于提前準備搶險人員和物資。由于氣象、水文、住建、城管、交通、應急、軌交等部門實現數據共享,“智水蘇州”平臺已成防汛排澇的“利器”。
  “以前都是出現積水后,我們才了解當地的信息,再派人處置搶排,現在可以提前精準鎖定。”蘇州市水利水務信息調度指揮中心副主任田晨舉例說,系統還可以通過算法預測某地未來降水數據,這樣就可以在重點地帶提前協調進駐排澇車,實現“車等雨”。
  大雨之下
  “智水蘇州”讓城市更加從容
  直到出梅
  蘇州全市范圍內接到
  工地工廠進水
  城市嚴重內澇的報告仍為“0”
  城市立交無一淹水
  7月21日8時,受梅雨期第六輪強降雨的影響,太湖水位飆高到4.78米,超警戒0.98米。太湖湖區,特別是13個圩區面臨外洪內澇的局面,保護太湖大堤、全力排澇刻不容緩。
  在吳中區東山鎮的環島公路上,不隔多遠就會看到一個簡易的棚子,里面值守著巡堤排澇的村干部和村民。19日上午10點,在楊灣村太湖大堤上的一處排澇口,記者看到楊灣村黨委書記徐春福和該村村主任吳永強正在交接。汛情發生后,村里進行明確分工,一組帶隊去巡堤,一組帶隊去排澇,輪替工作,每天只休息三四個小時。徐春福告訴記者,大雨過后,全村啟動8臺抽水泵24小時不間斷抽排。
  運河的形勢同樣嚴峻。“大運河蘇州段堤防加固從2016底實施以來,對沿線堤岸按照兩百年一遇的防洪標準進行建設。”蘇州市水利工程建設處工作人員王衛介紹,目前運河姑蘇段沿岸堤防道路標高達到6.3米,兩級擋墻標高5米。7月22日8時,京杭大運河蘇州楓橋水位4.35米,距離運河二級擋墻還有0.65米。“目前,這一標段的施工已基本結束,僅剩晉源橋和凌波路附近的兩個點還未完工。”昆山水利建筑安裝工程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陶志強說,“進入汛期后,我們針對未完工點,建設5.3米高的子堤,確保能夠防范當前水位。安排3班人24小時巡堤,確保運河沿線安全。”
  從政府責任部門到基層村(社區),蘇州層層壓實防汛責任,以強大執行力守好一座城。目前,整個蘇州已組織安排1217支搶險隊伍,總人數超過2.3萬人迎戰,并通過網格化迅速下沉防汛力量,基層防汛搶險能力近一步加強。
  考驗還在路上
  氣象專家提醒,我省雖然已經出梅,但并未“出汛”,根據7月23日8時省水利廳水情信息顯示,太湖平均水位4.75米,大運河楓橋水位4.29米。蘇州各水文監測點位雖有回落趨勢,但仍有13個點位仍超警戒水位。
  站好每一道崗
  將繼續成為
  蘇州在淡定從容中不變的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