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污水廠的30年:杭城水處理事業變遷史,看它就夠了

你知道這些水都是如何被處理的嗎?
很少有人會關注到這些被自己使用后的污水,而作為杭城水處理事業開端的它,已經在治污的路上,漫漫度過了30年的春秋。
四堡時代
四堡污水處理廠,1985年開工建設,1988年建成,1991年一級污水處理投入正式運行,經過二期工程的建設及續建,最終形成40萬噸每天的二級污水處理規模和60萬噸的一級過水處理規模。
而其中污泥處理系統中的重要工具——蛋形消化池,更是當時亞洲最大的蛋形消化池。

四堡污水處理廠中的蛋形消化池
回憶當時,工藝調節不僅僅需要扎實的理論基礎,更需要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積累下來的實戰經驗。老師傅們帶著學徒,往往在二沉池、曝氣池上,一待就是大半天,反反復復調節工藝。雖然當時的自動化水平和現在無法相比,但四堡污水廠在上世紀卻是具有一定影響力和先進性的污水處理廠,得到了國內外眾多學者和業內人士的關注。
除了大氣的建筑,四堡污水廠還有青青綠地,那個時候常有鴿子在廠里棲息。周邊的市民家里也偶爾會溜進一兩只鴿子,這是四堡污水廠和市民之間隱隱的牽掛。
而現在,四堡污水廠已經成為了所有杭城市民和水務人腦海中那份永遠的“回憶”。
2012年5月四堡污水廠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被整體拆除,如今,錢江新城輝煌奪目,也是印證了曾經四堡污水廠光榮的歷史。
七格三期時代
四堡污水廠被整體拆除后,四堡污水系統的污水被轉輸至七格三期處理。
七格三期隱秘地坐落在杭州市東北角下沙七格社區,于2010年9月建成投入試運行,占地面積25.7公頃。
主要接收來自杭州主城區以及錢塘新區的污水,日處理規模是60萬噸每天,經過提標改造后,采用的是具有脫氮除磷功能的AAO工藝+反硝化深床濾池工藝,出水穩定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一級A標準。

七格三期
2016年的冬天,正是提標改造工程限水割接的關鍵時刻,幾十年不遇的寒潮突然而至,最低氣溫更是突破了-9℃,給生產運行帶來了各種突發狀況,閥門結冰、機器故障、水溫過低、警報頻頻……每個員工的心里都繃緊了弦,很多員工都自愿進廠加班,盯牢生產運行,更有人發著高燒還要堅守在一線。山再高,往上攀,總能登頂;路再長,走下去,定能到達。從一級B的出水標準上升到一級A的出水標準,并且穩定達標,這讓員工們付出了更多的時間與努力。
五水共治,治污先行。不論是在提標改造時期的堅守,還是每天在一線把控水質的細心和匠心,七格三期出水水質的穩定達標都為杭城打贏五水共治攻堅戰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七格四期時代
為了進一步滿足杭城污水處理需求,七格四期于2016年2月開始建設,占地面積18.27公頃,處理規模30萬噸每天,采用的是具有脫氮除磷功能的改良型AAO工藝和反硝化深床濾池工藝,出水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一級A標準。

錢塘生態公園
七格四期是杭州首座半地埋式污水處理廠上蓋錢塘生態公園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可以說,錢塘生態公園是杭州市污水設施基礎建設“一體兩用”的新典范。
它占地面積約160畝,在保障下部廠區污水處理主體功能穩定的基礎上,將上部園區打造為集休閑運動、生態文化、科普教育于一體的高品質生態公園,為城東市民增添了一處休閑娛樂的好去處,更為杭州市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插上了綠色生態的膀。
錢塘生態公園


30年歲月匆匆,這座杭州市主城區特大型的污水處理廠經歷了搬遷投運、數次提標改造,經歷了嚴寒酷暑的考驗,也見證了一代水務人用青春和汗水履行的承諾、用激情和夢想書寫的平凡歷程。
治污先行,面對更高的要求和標準,我們水務人將和這座水處理廠一起,繼續守護好杭城百姓.
下一個30年,下下個30年,我們都將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