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陽:一座會“呼吸”的海綿城市
近日,“美麗中國 生態甘肅——黃河流域生態環境污染現狀調查工作全媒體主題采訪活動”采訪團,來到慶陽市西峰區城南綠地公園海綿城市試點,記者看到,這里的每個角落都綠意盎然,綠地公園內綠植茂盛,人工湖水質清澈,市民們在樹蔭下席地而坐,欣賞著這滿眼的生態綠化帶,這正是每一個“海綿體”在發揮著作用。
慶陽市是典型的西部缺水型城市,降雨季節集中,區域分布不均,年均降雨量560毫米,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8。同時,由于慶陽市城市基礎設施相對滯后,功能較弱,城市內澇時有發生,雨水下塬集中排放,水土流失問題嚴重。據了解,當地每年有42公頃土地被雨水吞噬,有1.2億噸泥沙流入涇河。
針對黃土高原濕陷性地質地貌特征和日益嚴重的水土流失問題,慶陽市因地制宜,于2016年4月成功入圍全國第二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市,試點區域29.6平方公里,實施項目256項,總投資47.35億元。
慶陽市以海綿城市建設“滲、滯、蓄、凈、用、排”六字方針為引領,創新提出“滯蓄為主,以凈促用,適度滲透,有序排放”的技術路線,全面落實“源頭減排、過程控制、末端治理”三大環節,采取“雨水集存、中水利用、水質凈化、有序排放、生態修復、環境治理、防洪防澇、固溝保塬、智慧管控”九大措施,持續推進海綿城市建設試點項目,海綿城市建設主要涉及海綿道路、海綿廣場、海綿機關、海綿校園、海綿綠地以及城市內澇治理。
據慶陽市海綿城市建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秦曉宏介紹,通過3年試點建設,實現試點區域內90%的雨水不外排,徑流污染削減率達到60%,雨水利用率達到30%以上,逐漸把慶陽建設成為高原湖城、高原林城、高原海綿城,順利完成“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有緩解,水土少流失,水源有保證”的總體目標,并為西北濕陷性黃土地區海綿城市及水土保持工作探索可行之道,打造示范樣板。慶陽海綿城市的建設有效增強了防洪排澇能力,遏制水土流失問題,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提升,實現城市周邊溝道生態環境系統化修復治理,為市民群眾提供良好的人居環境。

西峰區城南綠地公園海綿城市試點

西峰區城南綠地公園海綿城市試點航拍圖 鄭金戈 攝

西峰區城南綠地公園海綿城市試點航拍圖 鄭金戈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