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水投15個月建成8座新(擴)建全地埋式生態污水處理廠

高位強力推動,建立聯動機制
牢固樹立和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嚴格按照市總河長1號令和全面剿滅黑臭水體作戰任務,立下治水攻堅“軍令狀”。并加強與市河長、水務以及各區水務等相關部門之間的溝通和聯系,及時解決阻礙項目推進的主要問題。一年多來,召開決策類會議約100次,督辦、專題討論等相關會議近300次,確保治水工程項目高效順利推進。

科學合理倒排工期,實行項目過程跟蹤檢查、動態控制,實現“5+2”“白加黑”24小時不間斷施工。加強安全文明施工和工程質量監管,在招標和合同簽署環節將相關規定列入合同文件,關口前移;采用常態化檢查、隨機抽查、重點檢查等方式落實巡查制度,聯合第三方安全監督力量,及時發現、反饋和處置存在問題,一年多來,組織開展安全生產會議86次,檢查活動450次。
實踐環境友好,化鄰避為利鄰
采用集約化發展模式,大力推進生態污水處理廠建設,全地埋式生態公園式設計打破了傳統污水處理廠占地面積廣、項目推進難及產業發展受限等難題,有效提升土地價值。污水處理設施和構筑物全地下加蓋密封運行,不斷優化處理工藝,消除臭氣外溢情況,出水水質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一級A標準和省地方標準《水污染物排放限值》一級標準,最大限度減少惡臭對周邊環境空氣質量的影響,處理后的再生水用于河涌生態補水,每天約80萬立方米再生水回用于河涌補水,有效提升國考、省考斷面水質,將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發揮到最大化。

為避免項目推進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州水投提前謀劃落實工人及設備投入,做到包車接人、落實原材料供應連環扣,主動協調安排專車、包車“點對點”接務工人員返穗。并經多方協調解決原材料、設備廠家停產、運輸到貨、工程復工進場難等問題。8座新(擴)建污水處理廠在2月17日全面復工建設,3月13日工人到崗人數6616人,到崗率100%,并實現“零輸入、零感染”,確保在疫情下順利完成治水建設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