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綿城市”進校園 打造會呼吸的學校
此次改造內容主要為室內琴房及校園改造,在校園改造中充分融入海綿城市建設理念,通過設置雨水花園、透水鋪裝和調蓄水池,實現雨水凈化、回用及景觀功能。



透水鋪裝,采用透水混凝土對原先的硬質鋪裝進行改造,透水混凝土是一種多孔輕質混凝土,由骨料、水泥、增強劑和水等組成,基于滲透、滯留的原理,起到削減雨水徑流峰值及雨水凈化的作用。
校園內的雨水流經雨水花園,通過植物、微生物系統及土壤碎石結構等凈化后流入調蓄水池,凈化后的雨水用于回補景觀水體及綠地澆灑。 這樣既能避免校園在雨季出現內澇,還能將雨水儲存起來回收再利用。


通過海綿化改造,讓校園內 “逢雨必積水”的現象成為歷史,藍和深藍的地面,色彩十分和諧。
據了解,為進一步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市住建局堅持以問題為導向,采用“海綿+”模式,開展學校、公園、小區、停車場積水點等海綿化改造工程,實現城市環境面貌加速蝶變。學校以建設海綿校園主題,設置下凹式綠地、生物滯留池、雨水花園、透水鋪裝等多種綠色設施,優化校園與周邊雨水系統的銜接。
截至目前,我市已有九龍學校、東部新區第三中學和東部新區第二小學等學校打造為海綿化學校,成為學生身邊的海綿生態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