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成熟女多多网,理论在线好妈妈3,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浪潮,中国女优无码

攜手同行,共創輝煌!
綜合新聞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綜合新聞

關于印發《國家節水行動定遠縣實施方案》的通知

發布日期:2020-04-16 來源:滁州市人民政府網

關于印發《國家節水行動定遠縣實施方案》的通知
定水資源〔2020〕18號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直有關單位: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節水優先”方針,大力推動全社會節水,根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水利部印發的《國家節水行動方案》(發改環資規〔2019〕695號)和安徽省水利廳、安徽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印發的《國家節水行動安徽省實施方案》(皖水節〔2019〕137號)和滁州市水利局、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文件《國家節水行動滁州市實施方案》(滁水辦〔2020〕19號),結合我縣實際,縣水務局、縣發展改革委員會組織制定了《國家節水行動定遠縣實施方案》,經縣政府同意,現將《國家節水行動定遠縣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并于每年1月15日前,將上年度實施情況報送縣水務局、縣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定遠縣水務局  定遠縣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20年4月15日        

  
國家節水行動定遠縣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大力推動全社會節水,全面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形成節水型生產生活方式,保障全縣水安全,促進高質量發展,根據《國家節水行動方案》、《國家節水行動安徽省實施方案》、《國家節水行動滁州市實施方案》,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踐行節水優先方針,堅持整體推進、重點突破,科技引領、產業培育,政策引導、兩手發力,加強領導、凝聚合力的原則,大力推進農業、工業、城鎮等領域節水,強化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加快建立節約集約型用水方式,以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支撐定遠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二、主要目標
  到2020年,節水政策體系、市場機制、標準體系趨于完善,技術支撐能力不斷增強,管理機制逐步健全,節水效果初步顯現。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15年分別降低39.5%、34%,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90%以上,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520以上,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控制在10%以內,全縣用水總量控制在4.550億m3以內。
  到2022年,節水型生產和生活方式初步建立,節水產業初具規模,用水效率和效益顯著提高,節水意識明顯增強。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15年分別降低42%、36%,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90%以上,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522以上,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控制在12%以內,全縣用水總量控制在4.60億m3以內。
  2035年,形成健全的節水政策體系和標準體系、完善的市場調節機制。節水護水惜水成為全社會自覺行動。全縣用水總量控制在4.80億m3以內。
  三、重點行動
  (一)總量強度雙控。
  1. 強化指標剛性約束。建立全縣用水總量和強度“雙控”指標體系,強化指標剛性約束。劃定水資源承載能力地區分類,科學制定行政區域年度用水計劃,按年度下達重點用水戶用水計劃,實施差別化管控,建立監測預警機制。2020年,協助完成安徽省行業用水定額修編,建立覆蓋主要農作物、工業產品和生活服務業的先進用水定額體系。(牽頭單位:縣水務局;參與單位:縣發展和改革委、縣經濟和信息化局、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縣農業農村局、縣商務局、縣市場監管局)
  2. 嚴格用水全過程管理。編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區域和城鎮發展等規劃以及制定相關產業政策時,充分考慮水資源承載能力,并進行規劃水資源論證。嚴格實行取水許可制度;開展規劃和建設項目節水評價工作。加強對重點用水戶、特殊用水行業用水戶的監督管理,開展節水監督檢查。全面開展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到2022年,我縣完成節水型社會創建工作。(牽頭單位:縣水務局;參與單位:縣發展和改革委、縣教育體育局、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縣交通運輸局、縣農業農村局、縣商務局)
  3. 強化節水監督考核。將水資源節約和保護的主要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納入政府目標管理績效考核和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完善監督考核工作機制,強化部門協作,嚴格節水責任追究。2020年,建立縣級水資源督察和責任追究制度。(牽頭單位:縣水務局;參與單位:縣發展和改革委、縣經濟和信息化局、縣財政局、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縣農業農村局)
  (二)農業節水增效。
  1. 大力推進節水灌溉。加快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現代化改造。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大田間節水設施建設力度,推廣節水灌溉方式,發展低壓管道輸水灌溉、噴灌、微灌等高效節水灌溉,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到2035年,基本完成大型和重點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任務,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萬畝。(牽頭單位:縣農業農村局、縣水務局;參與單位:縣發展和改革委、縣科學技術局、縣財政局)
  2. 調整作物種植結構。推進適水種植、量水生產,在江淮分水嶺等易旱地區,大力發展花生、玉米等耐旱作物,到2022年,建設標準化旱作農業生產基地2個。每年引進、推廣耐旱作物優新品種3個以上,全縣經濟作物優新品種覆蓋率達50%以上。(牽頭單位:縣農業農村局;參與單位:縣發展和改革委、縣水務局、縣財政局、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3. 推廣畜牧漁業節水。2020年,實施一批畜禽節水示范工程,推廣干清糞、機械刮糞、發酵床等工藝技術,推進“豬”、“蝦”等五大產業發展,打造示范基地,建成稻漁種養面積超30萬畝。(牽頭單位:縣農業農村局;參與單位:縣科學技術局、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4. 加快推進農村生活節水。2020年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組建縣供水集團,建立健全“一個體系、三個機制”長效運行管理機制。加快農村供水工程整合兼并,推動農村區域供水規模化;同時,加快推進村鎮生活供水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與改造。在實施農村集中供水、污水處理工程和保障飲用水安全基礎上,加強農村生活用水設施改造,推動計量收費。強化鎮村節水宣傳,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推廣使用節水器具。(牽頭單位:縣水務局;參與單位:縣發展和改革委、縣財政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縣農業農村局、縣衛生健康委)
  (三)工業節水減排。
  1. 大力推進工業節水改造。支持企業開展節水改造及再生水回用改造,推廣高效冷卻、洗滌、循環用水、廢污水再生利用、高耗水生產工藝替代等節水工藝和技術。強化生產用水管理,重點企業要定期開展水平衡測試、用水審計及水效對標。完善供用水計量體系和在線監測系統,對超過取水定額標準的企業加快實施節水改造。2020年,實現年用水量1萬m3及以上的工業企業用水計劃管理全覆蓋。(牽頭單位:縣經濟和信息化局、縣水務局;參與單位:縣發展和改革委、縣科學技術局、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縣市場監管局)
  2. 推動高耗水行業節水增效。實施節水管理和改造升級,促進高耗水企業加強廢污水深度處理和達標再利用,嚴控廢污水排放。落實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推進高耗水企業向水資源條件允許的工業園區集中。地方政府要依法嚴格查處列入淘汰目錄工藝、技術和裝備的項目,并按期淘汰。到2022年,在化工、火力發電等高耗水行業建成一批節水型企業。(牽頭單位:縣經濟和信息化局、縣水務局;參與單位:縣發展和改革委、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縣生態環境分局)
  3. 積極推行水循環梯級利用。推進現有企業和園區開展以節水為重點內容的綠色高質量轉型升級和循環化改造,加快節水及水循環利用設施建設,促進企業間水梯級串聯循環利用。新建企業和園區要在規劃布局時,統籌供排水、水處理及循環利用設施建設,推動企業間用水系統集成優化。到2022年,培育1家省級重點節水企業、1家市級重點節水企業和2家縣級重點節水企業,積極推薦企業參加全國節水標桿企業創建。(牽頭單位:縣經濟和信息化局、縣發展和改革委、縣商務局;參與單位:縣水務局、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四)城鎮節水降損。
  1. 全面推進節水型城市建設。將節水落實到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各環節,因水施用,構建城鎮良性水循環利用系統。落實城市節水各項基礎管理制度,推進城鎮節水改造;結合海綿城市建設,充分利用雨水資源;重點抓好污水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與改造,城市生態景觀、工業生產、城市綠化、道路清掃、車輛沖洗和建筑施工等,應當優先使用再生水。2020年定遠縣達到國家節水型城市考核標準。(牽頭單位: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參與單位:縣發展和改革委、縣水務局、縣經濟和信息化局、縣財政局、縣城管執法局、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縣重點工程建管處)
  2. 大幅降低供水管網漏損。加快推進城鎮供水老舊漏損管網改造。加強公共供水系統運行監督管理,推進城鎮供水管網分區計量管理,建立精細化管理平臺和漏損管控體系,協同推進二次供水設施改造和專業化管理。2020年,開展一水廠老舊進水設備改造,新建5公里、改造4公里供水管網,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控制在15%以內。推進城市供水管網分區計量管理。(牽頭單位: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參與單位:縣發展和改革委、縣水務局、縣財政局、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3. 深入開展公共領域節水。城鎮園林綠化宜選用適合本地區的節水耐旱型植被,采用噴灌、微灌等節水灌溉方式。公共機構要建立用水監控平臺,推廣應用節水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和雨水積蓄利用,新建公共建筑必須使用節水型器具。推動城鎮居民家庭節水,普及推廣節水型用水器具。到2022年,所有縣直機關單位和縣直事業單位建成節水型單位,建成中小學節水教育社會實踐基地1個。(牽頭單位: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縣水務局;參與單位:縣發展和改革委、縣教育體育局、縣重點工程建管處)
  4. 嚴控高耗水服務業用水。從嚴控制洗浴、洗車、洗滌、賓館等行業用水定額。洗車等行業積極推廣循環用水技術、設備與工藝,優先利用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規水源。(牽頭單位: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參與單位:縣水務局、縣發展和改革委、縣商務局)
  (五)加強節水開源。
  1. 嚴格地下水管理。限期關閉未經批準和公共供水管網覆蓋范圍內中深層地下水的自備水井,完善地下水監測網絡。限制非生活、食品行業使用地下水,逐步置換工業、農業生產使用地下水。(牽頭單位:縣水務局;參與單位:縣發展和改革委、縣財政局、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縣農業農村局)
  2. 加強非常規水利用。加強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規水梯級、安全利用。強制推動非常規水納入水資源統一配置,逐年提高非常規水利用比例。新建居住小區、城市道路、公共綠地等因地制宜配套建設雨水集蓄利用設施,生態景觀優先使用非常規水。開展城鎮非常規水利用規劃,加快非常規水供水、取水設施建設;2020年開工建設定遠縣馬橋污水處理廠尾水凈化濕地。2020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20%以上。到2022年,城鎮非常規水利用占比平均提高2個百分點。(牽頭單位: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參與單位:縣發展和改革委、縣水務局、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縣城管執法局、縣農業農村局、縣重點工程建設管理處)
  (六)科技創新引領。
  1. 加快關鍵技術裝備研發。鼓勵支持技術型企業開展節水技術、工藝、產品研發。將水資源高效循環利用、用水精準計量、精準節水灌溉控制、管網漏損監測智能化、非常規水利用等列入縣級科技計劃項目申報指南,并給予優先立項支持。(牽頭單位:縣科學技術局;參與單位:縣發展和改革委、縣水務局、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縣農業農村局、縣市場監管局)
  2. 促進節水技術轉化推廣。鼓勵支持在定遠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推進節水技術、產品升級并促進科技成果在滁轉化,積極向市申報,按其技術合同實際成交額給予20%的補助。單個項目最高補助不超過100萬元,同一企業年度內的補助不超過200萬元。(牽頭單位:縣科學技術局;參與單位:縣發展和改革委、縣財政局、縣水務局、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縣農業農村局)
  四、深化體制機制改革
  (一)政策制度推動。
  1. 全面執行水價政策。認真貫徹供水價格動態調整機制,全面落實差別水價和階梯水價等措施。積極推行城鎮非居民用水超額累進加價制度,進一步擴大特種用水與非居民用水的價差。積極推行階梯水價制度,實現城鎮居民全覆蓋。積極探索灌溉定額內用水享受優惠水價,適時建立農業用水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機制。(牽頭單位:縣發展和改革委;參與單位:縣水務局、縣財政局、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縣農業農村局)
  2. 完善節水財稅政策。積極發揮財政職能作用,統籌相關資金支持實施節水行動的重點任務和相關工作;落實節水稅收優惠政策,重點鼓勵用水行業實施節水改造或節水型載體創建。扶持培育節水技術服務企業,支持用水戶按政策引入第三方節水服務企業開展合同節水管理。認真落實水資源稅改工作部署,發揮水資源稅在我縣水資源管理和節約保護中的調節作用。(牽頭單位:縣財政局;參與單位:縣發展和改革委、縣水務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縣稅務局)
  3. 加強用水計量統計。完善工業及服務業取用水計量器具配備,推行智能水表;全面實施城鎮居民“一戶一表”改造;按照國家統一部署,推進大中型灌區渠首和干支渠口門取水計量設施建設,逐步完善農業用水計量。建立節水統計調查和基層用水統計管理制度,加強對農業、工業、生活、生態環境補水等用水戶涉水信息管理。開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用水監測統計,2020年完成年取水地表水5萬m3、地下水3萬m3以上的非農業取水戶在線計量安裝。(牽頭單位:縣水務局;參與單位:縣經濟和信息化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縣農業農村局、縣商務局、縣市場監管局、縣統計局)
  4. 強化節水監督管理。建立縣級重點監控用水單位名錄,鼓勵年用水總量超過10萬m3的企業或園區設立水務經理,實行用水報告與監控、核查相結合,發現問題及時督促整改,并將用水戶違規記錄納入統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到2022年,將年用水量50萬m3以上、地下水20萬m3以上的非農業取水戶全部納入重點監控用水單位名錄。(牽頭單位:縣水務局;參與單位:縣發展和改革委、縣經濟和信息化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縣農業農村局、縣商務局、市統計局)
  5. 認真落實節水標準。積極貫徹執行國家節水標準以及省級修訂完善的農業、衛生、城鎮生活用水和非常規水源利用等節水標準,并按要求落實好節水標準實時跟蹤、評估和監督機制。(牽頭單位:縣發展和改革委;參與單位:縣水務局、縣經濟和信息化局、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縣農業農村局、縣市場監管局)
  (二)市場機制創新。
  1. 推進水權水市場改革。推進水資源使用權確權,明確行政區域取用水權益,科學核定取用水戶許可水量。探索地區間、行業間、用水戶間等多種形式的水權交易。建立農業水權制度,對用水總量控制指標不滿足需求的地區,可通過水權交易解決新增用水需求。加強水權交易監管,規范交易平臺建設和運營。(牽頭單位:縣水務局;參與單位:縣發展和改革委、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縣農業農村局)
  2. 推廣水效標識產品。認真落實《水效標識管理辦法》,指導消費者選擇使用水效高的產品,支持生產者改善產品節水效能,鼓勵銷售者優先推銷高效節水產品。強化市場監管,對列入國家實施水效標識產品目錄的用水產品,生產或銷售環節應當標注而未標注水效標識的,依法嚴肅查處。(牽頭單位:縣發展和改革委;參與單位:縣水務局、縣經濟和信息化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縣市場監管局)
  3. 推動合同節水管理。嚴格落實節水裝備及產品質量評級機制,建立節水服務市場準入制度,在公共機構、公共建筑、高耗水工業與服務業、農業灌溉、供水管網漏損控制等領域,引導推動合同節水管理。通過市場機制與節水服務企業簽訂節水設計、改造、計量監控和咨詢服務等合同,拓展投融資渠道、整合市場資源挖掘節水潛力。(牽頭單位:縣水務局;參與單位:縣發展和改革委、縣經濟和信息化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縣農業農村局、縣商務局、縣教育體育局、縣市場監管局)
  4. 實施水效領跑和節水認證。在工業、農業、服務業和公共機構等用水領域開展水效領跑者引領行動,樹立節水先進標桿,鼓勵開展水效對標達標活動。持續推動節水認證工作,促進節水產品認證逐步向綠色產品認證過渡,完善相關認證結果采信機制。到2022年,遴選申報1個水效領跑者。(牽頭單位:縣發展和改革委;參與單位:縣水務局、縣經濟和信息化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縣農業農村局、縣市場監管局)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定遠縣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縣節約用水工作的領導。縣水務局牽頭,會同縣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縣經濟和信息化局、縣農業農村局等部門建立節約用水工作協調機制,協調解決日常節水工作中的問題。各地要建立政府主導、水利部門牽頭、相關部門分工負責的節約用水工作協調機制,制定節水行動實施計劃,確保國家節水行動落地見效。
  (二)嚴格節水執法。全面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及《安徽省節約用水條例》等法律法規,不斷完善節水管理配套制度,強化執法,規范管理行為和用水行為。
  (三)拓展金融渠道。建立綠色信貸機制,鼓勵金融機構對符合貸款條件的節水項目優先給予支持。規范推行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有一定收益的節水項目建設和運營。
  (四)營造節水氛圍。加強國情省情市情縣情水情教育,逐步將節約用水教育納入國民素質教育和中小學教育活動。加快中小學節水教育基地建設,為中小學生節水實踐活動創造條件。采取多種形式、利用各類媒體加強節水宣傳,普及節水知識,倡導簡約適度的消費模式,提高全民節水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