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成熟女多多网,理论在线好妈妈3,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浪潮,中国女优无码

攜手同行,共創輝煌!
綜合新聞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綜合新聞

用實際行動踐行遞交入黨申請書時的初心和信念

發布日期:2020-03-17 來源:江蘇水協
  龍虎網訊(記者 李靜 攝影 朱熹)“‘火線’入黨是共產黨員一生中最光榮的時刻。”在這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阻擊戰中,一大批入黨積極分子全身心投入、在一線全力奮戰,用使命和擔當淬煉火紅初心。記者了解到,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南京國資國企人豁得出、頂得上、靠得住、戰得勝,無論是抗疫保供,還是復工復產,他們都沖鋒在前,成為抗“疫”一線的“主力軍”。為集聚更強戰疫力量,南京國資系統各級黨組織切實加強黨的領導,把在戰“疫”前沿經受“火線”淬煉、表現突出的先進分子及時接收進黨組織,通過發展一個,帶動一片,激勵國企廣大干部職工進一步堅定必勝信念,堅決投入到疫情防控和企業生產經營中去,努力在“兩個戰場”上奪取 “雙勝利”。
  他說,這是他一生中最光榮的時刻
  連日來,火線入黨的宣誓儀式不斷進行。“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成為疫情防控一線最動聽的“國企好聲音”。 3月11日下午,在南京水務集團有限公司管線管理所,該所90后閘門二組副組長柏維俊面向黨旗莊嚴宣誓,成為中國共產黨預備黨員。他說,這是他一生中最光榮的時刻。
  “火線”入黨雖然光榮,也意味著沖鋒在前、吃苦在前。“快,江東中路漏水了,馬上去看看!”2020年2月6日中午12:30,剛準備吃午飯的柏維俊接到了110調度中心的電話,說江東中路萬達廣場附近的市政道路地面出現大量漏水,他想都沒想立馬放下碗筷通知當日值班組員兵分兩路趕往漏水地點準備止水。雖已安排妥當,但想到疫情防控形勢嚴峻,他心里還是放不下,拿上衣服便駕車趕往江東中路。“江東中路是主要交通干道,我要過去看著心里才踏實!”15分鐘后柏維俊火速趕到漏水地點,由于水流連續噴出淹沒了地面,無法清晰看到管閘箱,他拿起洋鎬就沖入水流中,此時柏維俊的腿上已經濕透,冰冷的褲子貼著皮膚,而他絲毫沒有感覺,急切地想要找到管閘箱。十幾秒后在水中找到了箱蓋,利用工具迅速打開蓋子后,水流又迅速倒灌進井室內,他憑著多年“抹黑開門”的經驗將閘門工具套入閘門,最終將閘門死死關住,他的快速為后續的維修提供了保障。
  立志入黨已十年,沖在一線乃初心
  經驗老到的柏維俊,其實是個標準的90后,今年是他在閘門組工作的第十年,十年磨一劍,他從最初不懂管線、不懂閘門的門外漢已經成長為熟知南京市江南地區7萬7千多只閘門以及1萬多只消防栓的業務能手。
  “剛開始工作的時候,看到黨員們沖在我前面,讓我很受感動,從那時起,我立志要成為一名共產黨員。”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柏維俊作為入黨積極分子,沖鋒在前,用實際行動踐行自己向黨組織遞交入黨申請書時的初心和信念。面對復雜嚴峻的疫情,他毫不猶豫放棄了春節假期,主動請纓,要求堅守在“抗疫保供”第一線。疫情防控期間,沒有隔離服,也沒有防護衣,有的只是一只口罩和一顆始終堅守與疫情作斗爭的心。他說,“自己雖不能像醫護人員那般奮戰在抗疫一線,但要用自己的力量守護好供水安全。”當大多數市民“宅家”抗疫,他“逆行”走出家門,奔走于城市的大街小巷,一遍遍地為閘門做“體檢”,認真核對閘門卡的三角線,仔細觀察閘門卡冊上地形地貌有無變化以及閘門井室狀況,對于每一個閘門的狀況他都做到了心中有數。正是這樣的“心中有數”,給了他面對突發事件時的冷靜與快速,同時也為維修提供了有力保障。
  24小時堅守在崗位,兒子不識爸爸臉
  為了保證全市市民用水,柏維俊奮戰在生產服務一線,帶領閘門二組組員24小時輪流值班。他把家里剛滿1周歲的孩子交給妻子照顧,自己堅守在供水崗位的最前線。柏維俊告訴記者,為確保閘門和消防栓的狀態完好忙碌起來,保障江南地區計劃性與搶修性停復水工作順利開展,有時候一上午就要統計出1000多份數據,忙起來,經常下午2點才想起來吃午飯,有的時候干脆午飯、晚飯合成一頓。忙完工作,空閑時間,他會與妻子和兒子視頻,柏維俊本以為兒子會迫不及待地喊爸爸,可由于他早出晚歸,兒子長時間沒見到爸爸,眼神里竟有了一些遲疑和陌生。
  柏維俊從剛進單位的一名普通閘門工,到現在閘門二組副組長,無數個日日夜夜,他和科室同事一起將原來手繪的紙質閘門卡片全部繪制成電子閘門卡片,為后期南京市消防栓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數據支撐。他還參與“DN500及以上大口徑閥門普查”項目,運用GPS手持機現場定位采集閘門坐標,進一步推進了閘門電子化管理模式,為今后的閘門維修與養護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保障。
  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每一名一線工作者都是戰士,他們不需要豪言壯語,也沒有鮮花和掌聲,他們在關鍵時刻沖鋒在前,忘我工作,付出一顆心,愿得供水安。正是有這樣一群人在特殊時期堅守崗位,孜孜奉獻,用真情譜寫出一首首水務贊歌,讓“點滴傳情、水潤金陵”走進千家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