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竹溪供水人抗疫一線的凡人凡事!



他們是支援抗疫一線的“逆行者”;
他們是志愿服務崗位上的供水“勞模”;
他們是守護疫情隔離區的“送水人”;
他們是技術精湛的“供水專家”
他們是保障水質安全的“白衣天使”
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做著不平凡的事,用實際行動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奉獻汗水、貢獻力量!
明安祥:奮戰在志愿服務崗位上的“供水勞模”
自疫情發生以來,公司監察隊隊長明安祥已經在志愿服務的崗位上不知疲倦的奮戰了近一個月,這段時間,他既是堅守執勤卡點,盡職盡責的“守門員”,也是挨家挨戶摸底,嚴細認真的“調查員”,更是不怕苦不怕累送貨上門的“快遞員”。
為了保障公司志愿值守工作不斷檔,解決他們“吃飯難”的問題,他就自掏腰包為公司志愿者購買方便面、礦泉水等速食品,讓饑火燒腸的值守人員充滿干勁;為了幫助一線供水職工和志愿者做好防護措施,他便每天奔走于公司8個志愿服務點,為他們配送防護物資;為了保障孤寡老人、殘疾人等弱勢群體的身體健康,他就主動入戶走訪,幫助他們做好體溫監測,并及時向社區反饋他們的生活所需;為了認真做好志愿者崗位履職情況督查,他就一個人擔負起8個值守卡點的考勤簽到和崗位督查,有效確保每名志愿者按時上崗、不串崗。
“黨和政府把‘勞動模范’這個光榮的稱號授予給我,我的肩膀上就多了一份責任,現在是抗疫的特殊時期,我只想竭盡所能,多為大家做一些事、多幫一些忙!”明安祥說。
王行平:堅守在抗疫保供水一線的“送水人”
在金銅嶺醫療隔離區的供水安裝工程施工現場,公司工程隊副隊長王行平臉上佩戴著口罩,手上拿著管鉗和扳手,正在爭分奪秒的對供水管道進行對接。短短6個小時,他已經完成了21戶供水安裝任務,作為從事管道安裝20年的專家,公司每一項供水安裝工程施工都少不了他的身影。
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期,為全面保障金銅嶺疫情隔離區及時通水,讓新冠肺炎疑似病患早日進入醫療隔離區接受集中治療,王行平和同事們開足馬力、搶抓進度,超前完成了疫情隔離區108戶水表安裝任務,有效保障了疫情隔離區的正常供水。
在完成安裝任務后,王行平并未選擇休息,而是投身到社區志愿服務的崗位上,繼續支援抗疫。考慮到夜間值守人員短缺的問題,54歲的王行平主動要求參與小區卡點的夜間值守,成為社區志愿服務的“守夜人”。
早春的夜晚,氣溫直逼零下,單薄的塑料棚屋被裹挾在凌冽的寒風里,王行平在卡點一守就是一個通宵,早上交接班的時候,他往往凍得手指不能屈伸。
“我是一名共產黨員,比起其他普通職工,我肩上的責任要更多,現在是關鍵時期,哪里需要我,我就要到哪里去。”王行平說。
軍人出身的王行平,時刻保持著召之即來、來之能戰的“戰時”狀態。
汪玉華:“白衣天使”并不單指醫護人員
每天清晨6點鐘,熟睡的人們還沉醉在夢鄉,公司水質檢測汪玉華就早已穿上防護服、N95口罩奔赴在采集水樣的路途上,由于疫情防控期間道路交通管制,她就只能依靠徒步行走的方式完成水樣采集工作,由于穿著厚厚的“鎧甲”,上衛生間、接打電話都非常不便,為避免麻煩,早上出門前就不喝水不吃飯,一切等采樣結束再辦。
除了路途上的奔波,還有實驗室內的忙碌,42項化驗指標是她每天必須完成的工作內容,由于化驗項目眾多,檢測試劑又必須現調現用,水質檢測的工作就是和時間賽跑,每天凌晨下班早已是成為了她的工作常態。
“疫情防控期間水質安全保障是上級領導和廣大用戶非常關切的事情,做好城區水質巡檢是我們的職責所在,比起奮戰在抗疫一線醫護人員,我們的辛苦并不算什么。”王玉華說。
為認真做好疫情防控期間城區水質安全保障,汪玉華在做好水質巡檢和信息上報工作的同時,還及時與龍壩制水車間做好業務對接,嚴格按照國家飲用水標準,控制好沉淀劑、消毒劑的投加量,強化凈水力度和工藝流程管理,確保每一滴自來水的純凈。
何培:技術精湛服務上門的優秀供水員
下午6點,公司水表維護員何培剛剛結束了大峪溝廉租房某業主卡表鎖死問題,雖然已到了下班時間,但他仍然馬不停蹄往其他服務點趕去,接下來的工作還相當繁重:從用戶電話報修單登記情況來看,他還需要處理4個小區11個用戶反映的卡表故障問題,及時幫助用戶恢復正常通水。
去年才剛剛當上父親的何培,提及女兒便一臉笑意,抗疫期間,工作繁忙的他,幾乎無暇顧及家庭,更沒有太多時間陪伴年幼的女兒,生活中百分八十的時間都被抗疫保供水這項重要的工作所占據著。
春節期間,公司營業服務中心水表維護員柯昌彥、趙鵬分別在西安和十堰市外出探親,由于疫情防控期間交通道路管制,原本定于2月2日返崗復工的兩人被迫留置在外地,抗疫期間,作為公司唯一的水表維護員,何培一個人承擔起城區十萬用戶的水表維護工作,為保障城區供水通暢,及時解決好用戶水表故障問題,他便每天提前上班,縮短自己的休息時間,把原本每天8小時的工作時間提升到16個小時,短短十多天的時間內,他就受理用戶水表報修300多起,完成了276次卡表解鎖、39次水表更換任務。
萬群英:有一種堅守叫站好“最后一班崗”
“老土地局主管道破了,我們正在全力搶修,預計兩個小時內恢復供水!”公司維修隊電話接聽員萬群英一大早就接到7個用戶的咨詢電話。“現在是疫情隔離期,用戶都在家留守,平時洗菜做飯、家庭消毒都非常依賴自來水,一停水,大家都非常焦急,咨詢電話也就不斷。”
自疫情發生后,萬群英積極響應公司號召,迅速返崗歸位,嚴格執行供水報修24小時值班值守制度,認真做好用戶來電報修、辦公區域病毒消殺等窗口服務工作。疫情防控期間,萬群英共受理用戶供水報修112起,完成電話回訪123次,用戶投訴率為零。
從事電話客服工作二十余年的她,由于長期處于坐姿,逐漸患上了嚴重的頸椎病,很多時候她都是帶“痛”上崗,她的手邊也總是常備著止痛藥膏,公司多次建議她休假理療,但都被她拒絕了,49歲她仍然堅持在一線。
再過5個月萬群英將在自己50歲的生日這一天“光榮”退休,眼看著即將離開工作20多年的崗位,她總有著些許不舍,“眼下正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期,在離開崗位之前,我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站好最后一班崗,讓離開沒有遺憾。”萬群英說。
王治東:社區志愿服務一線的“逆行者”
王治東公司生產技術科的一名技術員,他是2月3日第一批報名參加社區志愿服務工作的志愿者。疫情發生后,按照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的命令,我縣鄉鎮道路全面封鎖,在接到社區志愿服務倡議后,家住蔣家堰鎮的王治東并未選擇與妻兒共同留守在家中,而是第一個向公司提交申請,主動支援一線抗疫。
翰林院、尊師路小區等疫情高危區域的入戶排查工作中有他;負責小區卡口通宵值守的崗位上有他;榮垚小區130多戶住戶的體溫檢測工作中有他…… 每一項志愿服務的工作中都有他奔波的身影,對待工作,他總是擁有著常人難以比擬的耐心和責任。
由于交通道路管制,車輛禁止通行,回家一趟變得異常困難,在參與志愿服務的20多天,王治東從來沒有回過一次家,如果想念家人了,他就通過視頻電話方式與妻子、孩子見上一面。
“有時候,我總感覺自己沒有盡到一個丈夫和父親的義務,因為我總是缺少時間去陪伴家人”王治東說,“但是沒有祖國的安寧昌盛,何來小家的幸福美滿?作為一名退役軍人,我有這樣的思想覺悟,所以我想要竭盡所能多為抗疫一線做一些事,出一份力。”
馬錦秀:盡心盡責盡力扮演好“多重角色”
由于疫情防控期間道路交通管制,在西關社區參與志愿服務的馬錦秀只能每天6點起床,徒步行走10多公里抵達值守卡點,雖然路途遙遠,但她每一次都能做到準時準點上崗。
疫情發生后,馬錦秀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帶頭響應社區志愿服務號召,迅速從繁忙的工作和瑣碎的家務中抽身出來,第一時間投身到志愿服務的前線。
身為一名家庭主婦,她是任勞任怨的,也是面面俱到的,除了參與社區志愿服務外,她還要負責生活物資采購、家庭消毒、洗衣做飯等瑣碎的家務,家里年邁的父母和即將面臨高考的兒子都是她心里的牽掛。
身為一名志愿者,她是盡責盡責的,也是鞠躬盡瘁的,小區卡點值守,她一站就是12個小時;入戶走訪排查,她從白天干到深夜;居民物資采購,她一個人包辦一整棟樓;耐心勸阻居民外出,她總是不厭其煩。
“我是一名黨員,是一名志愿,也是一名家庭主婦,關鍵時刻,我必須要扮演好自己的多重角色,對社會、對家人盡好自己的每一份責任,完成好每一項使命。”馬錦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