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成熟女多多网,理论在线好妈妈3,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浪潮,中国女优无码

攜手同行,共創輝煌!
綜合新聞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綜合新聞

鋪“海綿”添生態 山水交融幸福城 福州扎實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發布日期:2019-12-26 來源:福州新聞網
  核心提示
  在山水林田湖草的生命共同體中,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更是一座城市最靈動的元素。圍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目標,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建設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為指引,福州從實際出發,聚焦水安全、水環境治理展開一場持久攻堅。

  融入海綿設計理念的梅峰山地公園。記者 葉義斌 攝
  派江吻海、山水相依的特性,讓福州兼具濱江濱海和山水城市風貌,與高顏值相伴相生的,是大雨積澇和水體黑臭等“城市病”。以國家第二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為契機,福州打響了持續3年的“海綿大作戰”,著力解決“黑”“澇”等難題,筑起自然、生態、綠色的美好圖景。近日,作為第二批試點城市中首個現場考核城市,福州迎來住建部、財政部、水利部的績效評價。

  海峽會展中心設有預流井的雨水花園。記者 葉義斌 攝

  海綿花園般的工廠。記者 葉義斌 攝
  沿河兩岸形成集“風廊、水道、綠帶”為一體的城市海綿空間。記者 葉義斌 攝
  從“天上下雨,地上淌水”,到“大雨不積水,中小雨不濕鞋”,這是瑞城花園小區居民的獲得感;從景觀單一、用地局促的舊校區,到色彩斑斕、綠意繁茂的新學園,這是潭園小學師生們的幸福感。這些散落在福州城內的點滴美好,都與海綿城市建設緊緊相連。布下一個個海綿元素的同時,福州始終將群眾是否滿意、綜合功能是否提升、居住環境是否改善作為技術以外評判海綿城市改造項目是否達標的重要標準。目前,試點片區內267個項目全面完工,“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有緩解”的試點建設目標初步實現。
  1、盯緊源頭 按系統改造
  提起海綿城市建設,不少福州市民都能說上幾句。“在牛崗山,那是個海綿公園!”“我家小區就有雨水花園!”“內河沿線是‘海綿’,生態駁岸和綠地都算!”
  “河流、公園、小區,都是海綿‘兄弟團’成員!”市城鄉建設局副局長朱宸熠說,在海綿城市建設之初,福州就堅持全方位、系統性原則,實施多源頭減排項目,著力構建山水相依的海綿格局。
  以水為例,治水中堅持的生態理念,讓許多原始下墊面和大量滲、滯空間被保留。經統計,城區主干河道的自然生態岸線率超過68%。
  福州聚焦城市排水源頭,對小區、學校、企事業單位等開展“從天上到地下”的改造:為控制面源污染,增加大量雨水花園和生物滯留設施;針對片區市政雨污水管網,展開“修舊布新”和雨污分流,“路隨管走”。
  老舊小區改造是福州著力提升城市品質的重要一環。在瑞城花園、東山新苑一區等小區,排水不暢、雨污混接、內澇積水等短板被一一補齊。試點工作推進以來,福州共提升景觀綠化面積14.5公頃,整理新增各小區停車位1500余個,新增休閑空間近200畝,惠及片區內15.2萬市民。
  在系統理念指引下,“海綿成績單”頗為亮眼。據了解,試點項目涉及38個老舊小區、28個新建小區、34個公建項目、5個工廠、9條市政道路、4個大型綠地公園、12條河道及52.2公里城市管網。經整體施治,5個易澇點及4條黑臭水體被“消滅”,還新增綠地800畝,增加水域面積53萬平方米。目前,鶴林片區已形成以牛崗山公園、鶴林生態公園和晉安湖為中心,南北長2.3公里、面積1平方公里的海綿型生態綠軸。三江口片區坐擁南江濱生態公園、清涼山公園等集中休閑空間,讓山水林城和諧共融。
  2、全城“聯動”讓幸福加倍
  2個試點片區的“大動作”,將更美好、更舒心的生活環境帶給市民,也讓海綿理念滲入城市建設的更多領域。在水環境改善、城市內澇治理及新建項目中,一副“海綿骨架”已然構建。
  從“斷點”多多的臭水溝,升級為1.6公里的景觀水道,這是登云溪的新變化。“登云溪是城區107條主干河道之一,在全流域黑臭水體治理中,海綿理念被充分應用。”市海綿辦工作人員林璐璐說,通過清淤疏浚、新建截污及調蓄系統、生態修復等科學合理的工程手段,超100條河道完成治理,建成區44條黑臭水體消除,河長制及各項管養措施也逐步落實到位。400公里濱河綠道和近3000畝的串珠式綠地,讓河兩岸形成集“風廊、水道、綠帶”為一體的城市海綿空間。
  增加城市蓄滯空間,打通“腸梗阻”,是海綿理念的又一次成功應用,讓福州抵御內澇的能力不斷提升。
  在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的基礎上,福州拿出大量開發用地,新建井店湖、義井溪湖等5個城市蓄滯湖體和洋下海綿公園、八一水庫雨洪公園、斗頂水庫雨洪公園等3個城市海綿體,并建成單體蓄水量16萬立方米的斗門調蓄池,擴挖琴亭湖、實施晉安河清淤清障……讓城市蓄滯能力新增超200萬立方米,給市民送上更大的“親水客廳”,城市排水防澇能力提高到近20年一遇。
  林璐璐介紹,面對新的城市開發建設項目,一套較為完善的管控體系全面建立。在規劃審批階段,年徑流總量控制率等管控指標在用地規劃許可證、工程規劃許可證等環節予以明確;設計管理階段,更有“海綿專篇”和專業技術審查;施工階段及竣工驗收時,還有全流程指導和專項查驗,確保海綿理念得到執行和落實。
  3、全域推廣 繪“榕城樣板”
  3年堅持不懈的“海綿實踐”和精細化的雨洪防控,使“海綿”在福州收放自如。與此同時,福州總結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管理機制和技術規范,為“全域海綿”打下堅實基礎。
  “規劃是實踐開始的前提。”朱宸熠介紹,結合城市實際,《福州市海綿城市建設規劃》應運而生。隨著項目推進,按海綿城市新理念、新要求和實施中的實際情況,及時修編。海綿城市建設納入各級政府的日常工作,通過一套“組合拳”,讓管理考核體系全面完善。
  我市在全省率先成立城區水系聯排聯調中心,落實廠、網、河一體化管理模式,并設海綿城市處作為長效管理單位,通過建立全市海綿城市設施監控平臺監測與評估,確保工程長期有效運行。
  為全面提升城市生態文明建設水平,海綿城市建設工作被納入全市6個行政區,6個縣(市)及12個相關部門的年度績效考核指標,逐步實現由試點片區向全市域的推廣,各類海綿設施的長效維護責任主體、考核辦法也一一明確。
  “項目‘大展拳腳’的同時,‘大后方’還展開了8項專題研究,涉及低影響開發適用技術及效果、土壤配比及適用植物、BIM技術在海綿城市中的應用等,還形成了15項配套課題研究成果,獲得4項發明專利,有效指導海綿實踐。”市城鄉建設局建筑節能與科技設計處處長卓偉說。
  作為全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與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3年間,福州一步一個腳印,摸索出了一套適合南方水環境地區的海綿城市建設模式。隨著全市域“海綿實踐”的推廣,到2020年,全市海綿城市達標區域將達60平方公里,超過20%建成區面積;到2030年,全市80%城市建成區面積將達到海綿城市要求。
  親歷者講述
  把握問題導向 探索源頭改造
  市城鄉建設發展有限公司鶴林片區源頭減排項目負責人 蔡元瑞
  福州作為國家第二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既要做好新建項目“海綿措施”的落實,更要探索老舊小區海綿改造的路徑。
  為解決老舊小區源頭減排、雨污分流問題,在鶴林片區源頭減排改造項目實施過程中,我們以問題為導向,組織技術服務單位在試點片區內對逐個小區現場踏勘。投用10年以上、未列入所在區近期舊屋區改造計劃的小區就是我們的改造對象。
  遵循“問題導向、需求整合、綜合提升、過程指導、居民評價”的原則,我們以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為基礎,結合雨污水管線勘測、群眾問卷調查形成項目清單,優先選擇群眾需求迫切的舊小區開展海綿化提升改造。為完善老舊小區使用功能,雨污分流、路面修復、路燈照明、休閑配套等也是改造的備選項,按各小區不同重點,開展“1+X”改造,讓基礎設施大幅改善。
  現在,一個個小區、學校、道路改造項目全面完工,顏值加使用功能的疊加效應,讓更多群眾受益。
  融入城市發展 提升城市品質市城鄉建設局建筑節能與科技設計處處長 卓偉
  海綿城市試點建設過程中,福州把握“環山、臨江、濱海”的地域特點,把海綿城市建設與城市高質量發展相結合,踐行“共同締造”理念,優先解決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從全市域與試點區域層面分別發力,全方位、全系統推進。
  一是緊扣“綠色生態”理念,把海綿城市融入生態城市建設。通過與緩解熱島效應、改善城市下墊面、提升綠色基礎設施等緊密結合,因地制宜運用“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改善水生態、水環境。
  二是把握“以人為本”主題,把海綿城市融入宜居環境建設。在試點片區建設海綿公園、串珠公園,打造兼具生態與休憩功能的復合廊道;實施小區、學校、廠區等不同類型項目海綿改造,綜合改善排水管網、綠化配置、停車配套等,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三是堅持“系統治理”方針,把海綿城市融入城市高質量發展。遵循“源頭減排、過程控制、系統治理”理念,通過人工和自然結合、生態措施和工程措施結合、地上和地下設施結合,提出了南方地區復雜水環境條件下開展海綿城市建設的綜合路徑,系統解決好城市水安全、水環境、水生態、水資源問題。
  專家視角
  道法自然 系統治理
  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總院副院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林功波
  福州2016年被列入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2017年采用PPP模式引入全國頂尖團隊開展水系綜合治理,2018年獲評國家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取得較為顯著的成效。

  浦東河水上公園通過綠地、水體等各類“海綿”元素,最大限度地實現雨水在城市區域的積存、滲透和凈化。記者 葉義斌 攝
  以海綿城市試點建設為抓手,福州統籌考慮“海綿城市、綜合管廊、排水防澇、黑臭水體、雨污治理”等涉水項目。水系治理時,近期與中期、遠期結合,層層遞進,久久為功。15年的建設運營期,第一階段(近期)以消除黑臭為目標,為遠期長效治理爭取時間,屬于水生態強制修復、強制調節階段的水系治理1.0版本;第二階段(中期),強化水清、岸綠、路通、景美,標本兼治,屬于水生態自我修復、自我調節階段的水系治理2.0版本;第三階段(遠期),以長制久清為目標,水環境功能徹底恢復,屬于水生態自我平衡、水系統良性循環階段的水系治理3.0版本。
  “五水共治”是系統工程,既需要建設項目落實,更需要理念源頭轉變。要從規劃、系統層面,從全局高度,理解貫徹海綿城市的理念、內涵及外延。既要解決黑臭問題,增加老百姓的獲得感,也要解決雨天及汛期的易澇問題,增加老百姓的安全感。只有黑澇并治、系統施策,才能實現城市水生態的自我平衡和水系統的良性循環。福州日報記者 孫漫 葉義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