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公園海綿改造后形成城市“海綿體”群

海綿改造讓玉溪瀑布生態公園煥發勃勃生機。
2016年玉溪被列國家海綿城市試點之一,自此啟動了以中心城區為主的海綿城市建設。三年來,玉溪完成了東風游樂場、東風廣場、聶耳公園、玉溪瀑布生態公園等多個公園的海綿改造,形成了城市“海綿體”群,他們不僅重構了水生態系統,還讓老舊公園展新顏。
海綿改造點燃老舊公園
2017年東風廣場完成海綿改造,成為全省第一個海綿公園。2016年東風廣場作為玉溪海綿建設的重要一環,率先啟動設計、施工。通過景觀提質、改善交通等海綿改造,東風廣場告別了空間結構不清晰和缺乏活力等問題,以有景色、有趣味、有活力的新面貌示人,贏得了市民的一致好評。
與之一同獲群眾好評的還有東風游樂場和聶耳公園。東風游樂場曾因年久失修,加之其配套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公園功能逐漸喪失。得益于海綿工程改造,讓這個老舊公園重獲新生、展露新顏。新增的透水跑道、透水步行道、濱水步道、兒童游樂區等設施及海綿水體治理,為公園注入了新元素、新活力,告別了地塊零碎,水體渾濁的舊貌。

聶耳公園地處中心城區鬧市區,是玉溪中心城區的一個地標性公園,承載著幾代人對老玉溪的記憶。2019年經過海綿改造的聶耳公園變身多元化生態休閑公園,切實讓市民感受到了看得見、摸得著的獲得感。
海綿建設重構水生態系統

近年來,通過海綿改造后的公園,不僅有了“面子”也有“里子”,海綿建設正在重構水生態系統。

玉溪瀑布生態公園海綿改造后,水質提升。
玉溪瀑布生態公園位于出流改道工程的末端,是玉湖片區的第一個生態公園,徑流主要為片區內直接產生的地表徑流。為了讓玉湖水凈溪清,2017年12月底,玉溪瀑布生態公園水質預處理工程啟動,通過兩湖瀑布來水的預處理工程、低影響雨水開發技術工程、水生態系統構建工程的實施,重構了公園水生態系統。今年,又在州大河下游的水體里種植了水生植物,對水體凈化起到了積極作用。
而在城區公園,水文章亦是海綿改造的核心和重點。為實現“滲、滯、蓄、凈、用、排”的六大功能,玉溪通過增設人工濕地、湖體改性填料、實行雨污分流等方式,在公園內構建了具有自凈能力的水生態系統或循環利用系統,實現了水資源的循環利用。
以點帶面海綿小花園撒遍花城

隨著海綿城市建設的深入,海綿理念深入人心,而一個個海綿體的建成,在玉溪也形成良好的示范帶動效應,實現了以點帶面的建設格局。在2016年至2019年間,玉溪中心城區紅塔區先后啟動“增綠添色”“四季花城”等項目,通過項目實施,一批運用“滲、滯、蓄、凈、用、排”海綿理念建設的街頭小花園亮相街頭,它們不斷提升著城市“顏值”,豐富著城市內涵。
在三角公園改造中,不僅全域鋪設了透水磚,還挖了15立方米的蓄水池收集雨水,以供區域性綠化用水;在中心城區龍馬路福澤小區門口的“甜園”,亭臺樓榭的造景不僅是景觀,更是實現水循環的系統……像這樣的街頭小花園,如今遍布紅塔區,除中心城區外,春和街道、高倉街道、李棋街道均有分布。(玉溪日報記者 張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