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瀘州市河湖長制工作見成效 推動水環境持續改善
系統謀劃 編制一河一策
對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的96條河流 “一河一策”管理保護方案進行系統修編完善;并把464座水庫和7條設計流量1立方米每秒以上渠道納入河長制管理,逐一編制“一庫一策、一渠一策”管理保護方案。對河庫及渠道管理保護階段性和年度目標進行細化分解,并建立問題、目標、措施、責任四張工作清單。
高位推動 領導掛帥又出征
瀘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既掛帥又出征,切實肩負總河長和長江、沱江市級河長職責;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協主要領導既監督又支持,一線督導長江大保護工作。今年以來,市級河長多次通過專題會、現場會和巡江督導等方式,有力推動各級各部門履職盡責。1至10月,各級河長累計巡河20112次,其中市級河長48次,區縣河長1739次,鄉鎮河長18325次,一批突出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細化責任 分解落實到人
根據工作需要,及時調整市總河長、副總河長及市、縣、鄉、村、社五級河(段、片)長,5303名河(段、片)長上崗履職,實現河庫全覆蓋。制發《2019年全面落實河長制湖長制工作要點》《2019年度市級6大河流一河一策管理保護方案工作清單》《深入實施河湖長制工作加強農村水環境治理助力鄉村振興工作方案》等措施方案,將目標任務、職責要求、工作措施量化分解到崗、落實到人,層層傳導壓力、壓緊壓實責任。
系統治理 突出六大任務
扎實推進水資源保護。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保護制度,強化總量紅線、納污紅線、效率紅線管控。核查取水工程1629處;投資7600萬元,對47座小型病險水庫和148口山坪塘進行維修加固,恢復供水240萬立方米;投資9.7億元,開工建設納溪水廠一期工程和合江黃溪水廠一期項目;創建節水型機關69個、節水型學校2個,節水型企業72個;發展高效節水灌面2.08萬畝。
扎實推進水域岸線管護。落實劃界工作經費近3000萬元,全面開展45條河道劃界工作,年底前全面完成流域面積10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劃界工作;對長江干流保護區內14艘餐飲躉船、13處堆場碼頭和取水建筑物依法予以取締拆除,2家船廠責令停業并限期搬遷取締,62家企業開展整改規范,12處岸線開展治理修復,修復河灘地11.9萬平方米,恢復河道生態岸線3.5公里;著力開展河道綜合治理,投資1.37億元,綜合治理河道39.3公里。
扎實推進水污染防治。積極推動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三年推進方案年度任務,組織實施項目51個;新增和提標改造日污水處理能力13.66萬立方米,新、改建污水管網683.26公里,建成128座鄉鎮污水處理廠,實現一級場鎮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
扎實推進水環境治理。年處理1萬噸醫療垃圾廢物項目和垃圾焚燒發電廠二期項目、瀘縣年處理20萬噸畜禽糞污項目等一批固廢污染防治項目已建成投用;瀘州有機廢物協同處理項目主體工程完工。積極推進城鄉環衛一體化,以區縣為單位的城鄉生活垃圾收集轉運一體化運營模式已全面建立,12月底,實現污泥無害化處置率中心城區90%,縣城60%以上;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鎮(鄉)生活垃圾轉運設施覆蓋率100%。
扎實推進水生態修復。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瀨溪河國家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龍溪河省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全部實行禁捕,保護區內744艘漁船于12月底前退出捕撈作業;大力開展“綠化瀘州行動”,加大植樹造林、退耕還林和水土流失治理力度,今年已全面完成流域營造林21.91萬畝,長江干流1600畝森林精準提升任務,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00平方公里,治理溶巖石漠化面積40平方公里。
扎實推進水執法監管。集中開展長江經濟帶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督執法專項行動,對涉嫌違法的16家建設單位進行集體約談,175個需整改規范的違法違規項目,已督促整改并追繳水土保持設施補償費3046萬元;全面排查清理轄區河道亂占、亂采、亂堆、亂建行為,發現問題點位37處,完成整改29處,其余8處于12月底前完成整改;從嚴打擊長江干流涉河違法違規行為。今年累計開展聯合執法巡查825次,其中專項執法行動56次,查處違法案件20件,罰款86.89萬元。 (曹衛兵 譚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