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成熟女多多网,理论在线好妈妈3,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浪潮,中国女优无码

攜手同行,共創輝煌!
綜合新聞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綜合新聞

深圳南山區河流全流域全面消除黑臭

發布日期:2019-12-06 來源:深圳水務局網站
  “加油、加油……”今年端午節,“首屆蛇口街道后海河端午趣味龍舟大賽”在美麗的后海河激情開賽。陽光照耀下的后海河,河水清澈、河面波光粼粼。
  然而,三年前,它還是一條人人避之的“臭河”。南山近年來鋪開黑臭水體治理工程,推出“源頭減污、管理控污、末端治污”全流域系統治理模式,建管并重治理黑臭水體,包括后海河在內的10條河流全面消除黑臭。
  日前,南山上榜第三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名單。走好“兩山”轉化之路,一直以來,南山依靠全力打造宜居宜業的城市生態環境,吸引優質企業與高端人才入駐,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能。
  水環境對南山打造宜居宜業城市生態環境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今,全區河流全面消除黑臭,奠定了水治理工作良好基底,南山已正式進入“治水融城3.0”階段。全區水生態系統的修復為南山走好“兩山”轉化鋪好“水路徑”,樹立了深圳治水標桿,也為深圳市建設先行示范區可持續發展先鋒提供南山范例。
  全區10條河流全面消除黑臭
  地表水水質優良率三年實現翻番
  “加油、加油……”今年端午節,“首屆蛇口街道后海河端午趣味龍舟大賽”在美麗的后海河激情開賽,吸引央視等眾多媒體關注。陽光照耀下的后海河,河水清澈、河面波光粼粼,兩岸彩旗飄飄。龍舟賽選在美麗的后海河,市民得以與后海河零距離接觸,真切感受到它的“蝶變”。
  然而,三年前它還是一條人人避之的“臭河”。家住深圳灣社區的張女士告訴筆者:“過去河水渾濁,時不時會散發惡臭,居民散步都不敢走到河邊?!彼l現,從2016年開始,后海河臭味消失了,一直保持到現在。
  一切得益于近年來南山區在全區鋪開的黑臭水體治理工程。2015年4月,國務院發布“水十條”,南山區第一時間貫徹落實國家戰略部署,將治水提質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于當年6月正式啟動黑臭水體治理研究,并先后投入60多億元進行水體治理。
  經過排查,全區共有10個黑臭水體。納入國考的有5個,分別為后海河、桂廟渠(南山段)、鏟灣渠(南山段)、雙界河(南山段)、白石洲排洪渠;納入市考有3個,即西麗三河,白芒、麻磡、大磡。另有小微黑臭水體2個,分別為雙界河安樂支渠、塘朗河。
  謀劃早,見效快。后海河為黑臭水體治理典范,該河位于南山區后海填海區域,南北走向,北起海德三道,南至東角頭,全長3.98公里,流域面積 8.25平方公里。2016年初動工治理,累計投入5100萬元,于當年年中在全市133條黑臭水體中率先脫黑脫臭,比國家規定的黑臭水體考核時間提前了一年半,為全市治水樹立了標桿。此外,后海河于2016年7月啟動水質連續監測工作,監測報告顯示,后海河水質已穩定不黑不臭。
  一鼓作氣,成績突出。南山以后海河治理為激勵,在接下來的時間里全力以赴推進全區其他河流黑臭水體治理工作,最終8條黑臭水體及2條小微黑臭水體全部消除,進一步提升轄區水環境、水生態。監測顯示,地表水水質優良率(水質優于地表水Ⅲ類)大幅提升,由2017年的16.28%上升到2019年1-5月的30.19%,劣V類水比例從2017年的60.4%快速下降到2019年1-5月的13.21%。
  市人大代表王希耘在參觀完深圳灣流域的大沙河、后海中心河治水提質工程后,感嘆,“深圳灣的水真的變清了。我們不僅有‘深圳藍’,還有‘深圳清’,在深圳生活真的很幸福?!?br />   如今,隨著入河入灣污染負荷不斷下降,水清岸綠美景盡顯,深圳灣重現碧波蕩漾,近岸“魚王”率群魚翻騰,中華白海豚、黑臉琵鷺等瀕危物種頻頻戲水,為灣區經濟騰飛和構筑粵港澳大灣區戰略高地提供了優質水環境支撐。
  打造全流域系統治理范本
  牢固治水后期維護工作機制
  明確“病因”才能對癥“下藥”。近年來,南山區經濟社會發展不斷加快,但城區規劃不當、污水處理設施跟進不及時,導致水動力條件差,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泥漿等面源污染物和雨污未分流、入河排污口未消除形成點源污染,這是造成河流黑臭的主要原因。
  對此,南山區經多方調研和論證,推出“源頭減污、管理控污、末端治污”全流域系統治理模式,并在全區推行“三級河長制體系”,加強治水媒體宣傳等,建管并重治理黑臭水體。
  水環境治理中,最難當屬“源頭減污”,即雨污分流。近年來南山治水形成“大會戰”局面,僅用一年半時間完成770個小區改造。通過雨污分流改造每日分流污水約12.5萬方,輸送至污水處理廠處理,從源頭上減少了河流排污。
  此外,嚴格監管,持續對涉水污染源保持高壓態勢。開展“小散亂污”綜合整治,實施“利劍一號”專項執法行動,推行“大排查、大整治、大監管”三大措施。共排查涉水污染源4100多家等,有力震懾了企業的違法排污行為,保障了水環境安全。
  除實施雨污分流改造等普遍性措施,南山區還針對末端問題實行“一河一策”,實施系列河道治理措施。針對后海河實施控制閘門修復、生態補水等治理工程,針對桂廟渠實施護坡修復、閘門更換等工程,針對鏟灣渠實施補水管敷設等工程,針對雙界河實施截污系統完善、景觀提升等工程,針對麻磡、白芒、大磡河實施沿河截流系統、末端調蓄池和尾水轉輸管道等工程。
  確保河流“長治久清”,還需落腳于“固”,構筑治水后期維護工作機制。南山區重點建立“區—街道—社區”三級河長護河機制,以“河長制”促“河長治”,全區27條河流均已落實。截至目前,區級河長共巡河70余次,街道級河長巡河100余次,社區河長巡河500余次。此外,建立“區委督查室—人大代表—轄區居民”三級監督機制,監督治水成效。成立由30名人大代表組成的專題監督小組,對轄區黑臭水體治理督導檢查,開展專題檢10余次。倡導全民監督治水,建成全市首個“治水護水U站”,設立護河管家“河小二”,對河流水體治理、運維管理等實時監督。還不斷強化宣傳引導,在環保節日組織開展“治水提質”咨詢服務和主題宣傳活動;聯合中小學校開展普及“雨污分流”知識,做到戶戶皆知、人人皆曉、人人動手,引導居民樹立治水、護水社會主體責任。
  鋪好“兩山”轉化的“南山水路徑”
  為城區發展提供“水生態”支撐
  11月14日,生態環境部公布了第三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名單,全國共有23個單位獲命名。南山區既是廣東省唯一上榜單位,也是全國唯一上榜的產業高度聚集的城市中心區。
  南山是中國高度發達的中心城區,有別于利用良好自然生態環境發展生態旅游等路徑,而是全力打造宜居宜業的城市生態環境,吸引優質企業與高端人才入駐,為高質量發展不斷注入強大動能。
  城市依水而建、居民依水而生、產業依水而起。水環境是南山打造宜居宜業城市生態環境的不可缺少部分,對南山走好“兩山”轉化之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今,全區河流全面消除黑臭,為轄區水治理工作奠定了良好基底,南山已正式進入“治水融城3.0”階段。數十條河流水質由“黑”變“清”重塑了城市與河流生態和諧關系,水生態城市功能價值進一步凸顯,促進南山城區生態、生活、生產,“三生融合”發展。城市因水而美、市民因水而樂、產業因水而興,正成為現實。從后海河到“西麗三河”,南山水生態系統的修復不僅樹立了深圳治水標桿,為南山走好“兩山”轉化鋪好“水路徑”,也為深圳市建設先行示范區可持續發展先鋒提供南山范例。
  “積極貫徹落實區委區政府決策部署,推進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努力建立與‘世界級創新型濱海中心城區’相匹配的水生態環境支撐體系。”這是南山所有治水人內心堅定信念。今年,是深圳全力做好“水污染治理決戰年”,南山區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建設為契機,以更加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集中優勢兵力,以壯士斷腕的決心、背水一戰的勇氣、攻城拔寨的拼勁,堅決打贏水污染防治攻堅戰,奮力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先行示范。
  南山,是深圳“生態與經濟齊飛、美麗與發展共贏”的一個生動縮影。如今的南山,既是全國經濟最具活力的城區,也是全國最佳宜居城區之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南方有座山”唱得更響,青山綠水、碧海藍天已成為城區環境常態,真正經得起歷史檢驗。(來源:深圳特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