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12個污水處理廠全部開建 將實現
12個污水處理廠全部開建
在實施城市黑臭水體治理過程中,南寧市注重按照“控源截污、內源治理、生態修復、活水保質、長制久清”技術路線與海綿城市建設理念相融合,對建成區流域實施全要素系統綜合治理。
目前,南寧市穩定運行的污水廠總處理能力97萬立方米/日,2018—2020年計劃新建、改擴建污水處理廠12座,其中新建8座,改擴建4座。12個污水處理廠項目已全部開工建設,計劃2019年通水運行的6個項目已全部提前實現通水調試,確保實現年底前新增污水處理能力40萬立方米/日以上的目標。到2020年其他6座污水處理廠建成運行后,污水處理能力將達到183萬立方米/日,全面滿足市區污水處理需求。
實現水量和水質“雙提升”
在加快污水處理廠項目建設的同時,南寧市大力推進污水處理提質增效技術攻關,實現污水進廠水量和水質“雙提升”。
埌東污水處理廠和江南污水處理廠設計規模分別為30萬立方米/日和48萬立方米/日,約占全市污水處理總規模的80%,是建成區最重要的兩座污水處理廠。2018年以來,南寧市以兩座污水處理廠為突破口,系統開展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從2018年12月15日起,埌東污水處理廠日均處理量從39萬立方米降至35.5萬立方米,產生間接經濟效益約8000萬元,相當于建成投產一座處理能力為3.5萬立方米/日的污水處理廠。2019年埌東污水處理廠一期和三期進廠COD平均濃度達到129mg/L、二期達到161mg/L,較2018年的106mg/L和127mg/L分別提高了21.7%和26.8%。
同時,面向全市建成區污水處理廠繼續擴大戰果,針對排查發現運行的江南、三塘、五象、那考河和沙江河污水處理廠進廠水質濃度明顯“偏低”、水量“偏少”問題,摸清家底、找準問題,系統開展新補建污水管網、雨污水管道錯混接改造、整治河湖水倒灌排口、打通斷頭管等,提高了建成區生活污水的收集效率,減少了河湖水、地下水、自來水等外水進入污水管網,提質增效效果顯著。
下一步,南寧市將堅持治水、建城、為民,繼續加大力度推進污水處理廠建設和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工作,加快補齊污水收集處理設施短板,對城市內河實施全流域全要素系統治理,積極創建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堅決打贏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推動城市水環境持續改善,首府生態宜居水平不斷提高。
南寧晚報記者韓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