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六十三個縣(市、區)地表水環境質量排名 南京包攬前四名
省生態環境廳生態環境監測處處長劉曉蕾介紹,省廳出臺了《江蘇省縣(市、區)地表水環境質量排名方案(試行)》(以下簡稱《方案(試行)》),從2019年11月起,對納入我省高質量發展考核的63個縣(市、區)開展地表水環境質量排名工作,按月向各地政府反饋排名情況,按季度向社會公開排名結果。主要目的是通過排名有效督促縣(市、區)人民政府進一步堅定推進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決心,加大污染防治工作力度,促進形成全省水環境質量“比、趕、超”的良好氛圍;積極引導縣(市、區)人民政府將水環境質量改善作為水污染防治、水環境管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有效推動全省高質量發展;保障公眾環境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推動公眾參與,強化輿論監督,倒逼縣(市、區)政府“真抓實干”,切實落實水污染防治的主體責任;客觀反映縣(市、區)政府水污染防治工作成效和努力程度,進一步提升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積極性,推動全省水環境質量穩步改善。
據悉,63個縣(市、區)參與考核排名的有302個省考斷面,以及5個主要入江支流控制斷面和15個入海河流考核斷面,共計322個斷面。從前三季度的排名結果看,地表水環境質量相對較好的前10位依次是浦口區、六合區、江寧區、高淳區、揚中市、江都區、丹徒區、溧水區、溧陽市、如皋市;相對較差的后10位依次是漣水縣、灌云縣、銅山區、賈汪區、海安市、睢寧縣、邗江區、如東縣、泗洪縣、贛榆區。
前10名中南京占了5席,為何成績這么亮眼?省生態環境廳水生態環境處副處長潘羽忠認為,這和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水環境的治理、采取有力的水環境整治工作分不開。南京全市范圍內的黑臭水體已經消除,重點入江支流采取市領導掛鉤負責制,今年還在全市建成區開展消除劣V類水行動,全市水環境顯著提升。(記者江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