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成熟女多多网,理论在线好妈妈3,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浪潮,中国女优无码

攜手同行,共創輝煌!
綜合新聞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綜合新聞

嘉陵源頭碧水來 一江清水出廣元——廣元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綜述

發布日期:2019-11-26 來源:廣元新聞網
  一座有水的城市是靈動的。
  廣元就是一座山水相依的城市。
  如今,生活在這座碧水環繞的城市里的人們,早晨在南河邊晨練,傍晚在嘉陵江邊散步,怡然自得、流連忘返……
  廣元地處四川北部、嘉陵江上游,整個城市兩水環繞,三江并流,是長江上游生態環境建設的重點地區。近年來,為有效整治黑臭水體,喚回碧水清流,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省級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廣元市委市政府站位高遠、著眼全局、勇于擔當,始終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堅守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初心使命,以建設中國生態康養旅游名市和中國最干凈城市為目標,依托“大山大水大森林”的生態優勢,堅定走貧困地區綠色發展、綠色崛起之路,因地制宜打好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讓嘉陵江出境斷面水質穩定保持在Ⅱ類標準,以實際行動踐行了“一江清水出廣元”的莊嚴誓言。
  規劃上:堅持“一個理念”科學規劃統籌整治
  自全面啟動黑臭水體治理工作以來,廣元市委市政府始終踐行“良好生態環境是廣元最大的優勢,是后發戰略依托最大的財富”理念,大力實施“生態立市”發展戰略,堅持把城市黑臭水體整治作為建設嘉陵江上游生態屏障的重要內容,統籌考慮全城“水、岸、路、橋、房”等要素,制定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專項規劃,科學劃定內河藍線、綠線及生態紅線,構建全市“廠—網—湖”一體化全域整治體系。結合市情、水情,制定《黑臭水體治理實施方案》;厘清了“控源截污、內源治理、生態修復、活水保質、長治久清”的治理思路;明確了工程治理、生態治理、生物治理三大整治措施;鎖定了到2018年底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基本消除、2020年底可基本實現城市建成區污水全收集、全處理的治理目標。
  “在成立黑臭水體治理工作領導小組的基礎上,專門組建領導小組辦公室、總體策劃組、設計建設組、融資和資金保障組、宣傳督辦組等,將責任具體落實到崗位、人頭;堅持以問題為導向,找準工程建設關鍵環節,訂計劃、出措施,集中力量解決,主動作為,全力推進。”采訪中,市住建局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截至目前,我市被列入住建部全國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監管平臺的19條黑臭水體整治任務已全面完成,污水三推項目已全部開工,提前實現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比例控制在10%以內的目標。
  措施上:狠抓“三個環節”綜合施策長治久清
  為深入推進黑臭水體整治工作,廣元市以開展“三項整治”,控源截污固根本,追根溯源,全面開展排污口專項整治工作,制定了市城區入河(溝)排污口專項整治工作方案,并組織專業力量,全面摸清了入河排污口底數及其分布。按照“取締一批、清理一批、規范一批”的要求,取締排污口25個,清理排污口50個。搶抓“城市雙修”和“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三年行動”政策機遇,在各水體建設污水主管的基礎上,大力推進入戶支管建設,實現從“動脈治理”向“毛細血管治理”推進,并在實施過程中對城市老舊雨污水管網進行改造提升。累計建設和改造主支管網220余公里(其中建設截污干管120公里)、污水提升泵站3座,改造城區混接點500余個,基本實現管網全覆蓋。依法取締和調整優化種植養殖、工礦企業布局,科學劃定禁養區、禁采區、功能區,推進廢棄物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和生態化處置。加強沿河環境綜合整治,對河面漂浮物、河岸垃圾、沿岸垃圾堆放點進行了清理整治,建立垃圾轉運站63個,整治非正規垃圾堆放點87個。
  在整治中,突出“兩大重點”,內源治理顯活力。大力開展工程治理,削減內源污染。按照“事前充分調查,查清污染源范圍、深度、類型以及污染負荷強度,事中確定清淤方式、清淤工藝和實施時間,事后無害化處置淤泥”的原則,對韓家溝、浩口村溝等18條溝分別進行清淤疏浚,累計完成清淤量約50余萬方;創新推行生物治理,凈化修復水體。按照“技術科學、經濟合理”原則,因地制宜,運用生物技術,既兼顧景觀美學,又豐富水生動植物群落。大力栽種再力花、香蒲等根系發達、花型好、花期長、花色美的水生植物,依靠根系吸收轉化底泥、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提高水體溶解氧,改善河床厭氧環境,防止黑臭。為加速河道中物質循環,投放具有專利技術的微生物菌劑,將大分子有機物分解成生物可利用的小分子物質,對底泥進行穩定持續改善,防止底泥污染物再釋放。截至目前,共栽種水生植物約4000平米,投放微生物菌劑160噸,比傳統方式節約了15%的改造資金。
  創新“三個結合”,生態修復增價值。在整治中,做到與景觀打造相結合。按照“治理一條黑臭水溝、打造一個帶狀公園”的理念,在治理上力求突出特色、各具靈性,盡量保留河道原有的自然流線狀態,避免裁彎取直,打造自然的河流帶狀景觀。在考慮防護強度、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同時,著力建設水體和土體、水體和植物或生物相互涵養、和諧共生的自然生態體系,打造岸線生態工程,構成人河互動、人景相映、人水和諧的親水景觀空間,建成綠化景觀22萬平方米;與文化挖掘相結合。將城市生態修復與廣元蜀道文化、女皇文化、三國文化、川陜蘇區紅軍文化相融合,設置文化景觀石16個、標識標牌20個,并根據本地文化和風貌特征重新命名原有溝道6個,將原來的“臭水溝”變為有文化涵養的“文明溝”;與“共同締造”相結合。充分發動群眾“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創新推行土地“只補不征”模式、整治沿岸居民出土地,政府只對土地附著物進行補償,不對土地征用,等項目完工后,歸還居民進行管理,大大節約了項目建設資金,贏得了群眾的積極支持。
  機制上:強化“三個保障”創新改革高效推進
  “我都在這里住了幾十年了,最大的愛好就是在院壩里養些花花草草和釣魚,這條溝沒有整治前,隨時都會聞到一股惡臭味,更不要說有魚了。現在水溝整治好了,我放養了30多條魚,這都已過去20天了,魚還是活著的,證明這條溝已徹底整治好了。”14日下午,記者看到家住上西街道辦女皇社區居民韓武環時,他正在房前的花園里除草。“天暖和了,可在院壩里曬太陽了。”
  據悉,我市已連續3年將黑臭水體整治作為全市30項重點民生實事之一,并抽調精兵強將組成專門的工作小組,多部門聯動協調推進。嚴格實行“一把手”負責制,建立“清單制+責任制”“定時報告制度”,市領導定期召開專題會、現場辦公會,處理各種困難和問題,確保項目高位推進有力度。
  在工作中,深入落實工程建設項目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要求,對韓家溝等6條黑臭水溝一期二階段生態治理項目實行“告知承諾”“參照有證管理”等改革措施,加快項目推進。
  結合每條溝渠、每個坑塘的特點,采取相應的生態修復方案,并逐步對河道沿岸進行綠化、亮化,修建雕塑景觀、街心游園、健康步道等,讓昔日人人避而遠之的黑臭河道沿岸變為群眾健身休閑的樂園。
  并在全市財力有限的情況下,市級財政優先預留2個億予以重點保障,同時加強項目包裝和招商引資,累計完成投資20余億元,確保項目穩步推進。
  在如今的廣元城,市民一打開窗戶,看到的是藍天白云,讓人整天神清氣爽;走在濱江大道,能看到清澈的河水歡快流過,讓人心情舒暢。
  短短幾年時間里,全市綠色發展理念逐步貫徹,水污染治理持續推進,生態水系建設成效顯著,城市水系景觀美麗宜人。
  現在,廣元宜居指數顯著提升,吸引了甘肅、陜西等毗鄰省市的大批市民來廣元購房、置業,居家養老,孩子上學,促進了我市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2018年,我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總天數為343天,優良天數比例為96.1%,近三年平均城市熱島效應強度1.03℃;市容環境衛生得到有效整治,城市容貌評價值達8.94;城市供水更加安全,主城區管網水檢測合格率連續三年達到100%。
  水質的改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城市水系環境的治理任重道遠。廣元將繼續開展綜合治理,不斷改善人居環境,加快建設“有山皆綠、有水皆清、有土皆凈”的川陜甘結合部區域中心城市,奮力譜寫美麗中國廣元實踐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