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城市建成區22條黑臭水體 20條已基本消除黑臭
上埔排渠是東莞市城市建成區22條黑臭水體之一。根據計劃,這22條黑臭水體須于今年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截至目前,包括上埔排渠在內的20條黑臭水體已基本消除黑臭,長安鎮三八河、長青渠正在抓緊攻堅。
上埔排渠:從又黑又臭到V類水
近日,南都記者來到東城上埔排渠。站在河涌岸邊,只見水流潺潺,清澈見底,兩岸花草在風中搖曳。
曾經,由于前期截污管網尚未完善,每天約有5000m3的污水通過河頭箱涵和排污口排入上埔排渠,從而導致水體污染,水質黑臭。
上埔排渠的整治長度為950米。在整治方面,第一步是截污管網建設:由東城東部片區截污管網工程建設約4.3公里管網,并由東城街道通過查漏補缺,在上游補充約830米管網,進一步提高污水收集率。
其次,采購一套應急污水處理設備,對上埔排渠的總口處污水進行應急處理。負責上埔排渠整治一體化設備運營的工作人員劉新文介紹稱,首先通過離心泵,將污水抽到氣浮機里,進行泥水分離。然后,污水進入生物池,通過生物菌種的作用,降低總磷、氨氮、COD等污染物的濃度,再排放到河涌里。
不過,這里并非污水處理的終點。從生物池排出來的水,氨氮、總磷等指標達到一級A標準,還要經過生態修復。東莞圣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上埔排渠的水體修復工作。該公司董事長熊幼林表示,目前,每十天要往河涌里投放一次微生物菌,一次投放100公斤左右,對水體和底泥中的污染物進行分解,提高水體自凈能力,這也是生態修復的核心部分。熊幼林稱,上埔排渠末端的水已達到地表水V類標準,比“不黑不臭”的標準更高。“V類水的自凈能力比較強,適用于農業用水區及一般景觀要求水域。”
20條黑臭水體基本消除黑臭
據了解,東莞先后共有22條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被納入“全國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監管平臺”。根據任務分工,原有的10條黑臭水體由市生態環境局統籌,新發現的12條黑臭水體由市水務局統籌,計劃今年年底前完成整治,并實現基本消除黑臭。
目前,東莞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整治已進入收官階段。截至目前,由市生態環境局統籌的10條黑臭水體已有8條完成整治,基本消除黑臭;長安鎮三八河、長青渠正在抓緊攻堅,預計年底前可全面實現消除黑臭目標。
此外,由市水務局統籌的12條新發現的黑臭水體已全部完成整治工程措施,基本消除黑臭。其中,東城4條黑臭水體(光明排渠、上埔排渠、下埔排渠、下橋河)和南城4條黑臭水體(周溪水陂涌、三禾市河、石鼓河、大園水(棺材涌))已完成效果評估,實現基本目標;南城余下2條(鴻福河、新基河)和萬江2條(簡沙洲涌、勝利涌6)黑臭水體正在開展效果評估工作。
將把黑臭水體治理納入總河長令
東莞黑臭水體整治也面臨著一些難題。市水務局透露,一方面,早期城市發展忽略了截污管網建設,截污短板問題非常突出,造成黑臭水體整治進展整體滯后。另一方面,部分黑臭水體的截污是總口截污,在雨污分流尚未完成的情況下,短期內無法徹底解決雨天污水溢流問題,造成雨天河涌水質反彈。
目前,東莞正在積極推動雨污分流工作,力爭年底前完成方案并達到施工的要求。明年起,將加快開展黑臭水體片區雨污分流工作,力爭明年10月底前達到“長治久清”的要求。
市水務局表示,下一步,東莞還計劃出臺總河長令,將黑臭水體治理工作納入總河長令。目前該計劃正在征求意見,將于11月中下旬印發。
采寫:南都記者 田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