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保護?立體保護?常態保護 遂川“五頭護水”保護水環境
從“源頭”上治,發展綠色生態產業護水。該縣主打生態旅游、電子信息等綠色產業,嚴把環保準入關,全力打造零排放產業板塊。在引進企業時,實行商務、發改、環保等部門聯席審核,杜絕高污染高排放高耗能企業入駐園區。結合產業扶貧,統一開發梯田、觀光茶園等旅游景區。大力實施河道采砂、畜禽養殖污染治理等11項專項整治行動,集中整治沿河板材加工企業,依法取締9家玻璃珠加工廠,責令4家礦山廢水污染企業停業整頓,敦促其建起廢水沉淀處理池。
從“地頭”上管,養護田間濕地護水。該縣著力加強生態系統建設,積極推廣稻鴨共棲、有機肥替代化肥、種植綠肥、綠色防控等綠色高效栽培技術,嚴厲查處電魚、毒魚、炸魚等違法行為。
從“山頭”上保,擴大森林植被護水。該縣堅持植樹造林、退耕還林、封山育林,管林護林一起抓,寫好“山上涵養、山下再造”文章,構建起以森林植被為主,布局合理、結構穩定、功能完善的山頭涵養生態體系。創新投入模式,鼓勵社會資本發展苗木花卉、楠木種植等綠色生態林業經濟,助力植被護水。對遂川江、蜀水流域沿河兩岸第一層山脊內森林進行封育,禁止商品性采伐。
從“岸頭”上堵,推進橋頭堤岸護水。該縣共落實縣鄉村三級“河長”511人,巡查員、專管員、保潔員1074人,實現全縣河庫塘渠全覆蓋。在縣界及23個鄉鎮河流交界處,設立30處水質監測點,建立水質惡化倒查、污染來源追溯機制。建立了問題清單臺賬,實行“一河一策”“一庫一策”,明確治理時間表、作戰圖。
從“戶頭”上防,實現全民全域護水。該縣在縣內媒體開辟專欄,積極開展“大手牽小手”“保護母親河”、涉水安全教育等活動。通過微信公眾號、電視、廣播等平臺,曝光涉水違法違紀行為。投入專項資金,完善垃圾中轉或終端處理設施建設,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行動,改善人居環境。(記者楊建智 通訊員劉祖剛、肖利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