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西擴東連中部提升我市推動水環境持續好轉
具體說來,在西擴上,我市重點實施了高家閘溝5.66公里擴整項目、西大溝16公里清淤凈化工程。正在加快推進銀西河水系連通工程建設,開挖水系7.5公里,打造成一條集景觀美化、城市排澇等為一體的生態水系。東連上,實施河湖水系連通,建設綠色生態“水網”。重點實施了黃河、濱河水系濕地擴整連通工程,利用現有濱河大道東側8223畝水域,擴挖、連通52.6公里10785畝水域,沿線新建表流人工濕地5處3706畝,疏通現有濕地排水通道,截流11條排水溝水體,種植水生植物36.77萬平方米,陸生植物128.28萬平方米,植被改造提升58.83萬平方米。該工程借助循環凈化及水生植物凈化,實現水系濕地連通聯調聯凈,既確保了入黃排水溝水質全部達標,又提升濱河生態廊道綠化水平。中部提升上,實施華雁湖兒童公園段景觀提升、蘆草洼滯洪區水體凈化、第二排水溝治理等項目,加大典農河、閱海等水系岸線環境的美化靚化,共治理溝道865萬平方米,提升岸線近20萬平方米,打造了水清岸綠的舒適生活環境。值得一提的是,在生態“水網”建設中,我市還應用生態浮床、石墨烯+、人工濕地等創新措施進行綜合治理。
此外,我市以河長制為抓手,壓實責任鏈、強化監管鏈,推動由“粗放管控”向“精準治理”轉變。同時,清河行動也實現了常態化。我市以“清水暢河凈源”和“攜手清四亂保護母親河”專項行動為抓手,建立“問題清單”,定期開展環境整治執法行動,出重拳、下狠手,切實保護好治理好黃河母親河。
據了解,黃河銀川段水質已穩定達到“Ⅱ類進Ⅱ類出”。1~9月,黃河銀古公路橋斷面、平羅黃河大橋斷面水質指標平均濃度均符合地表水Ⅱ類標準。銀新干溝(濱河大道)、第二排水溝(濱河大道)為Ⅲ類良好水質;四二干溝(入黃口)為Ⅳ類水質。(記者 李陽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