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水務局直屬機關率先垂范?引領節水型社會建設進一步推進
節水機關建設成效顯著
二樓洗浴產生的灰水,經過處理,用于一樓衛生間沖馬桶。這是北京市南水北調團城湖管理處職工自行設計的灰水處理裝置,每天可以節約用水800升左右。今年以來,像這樣的節水設施改造實例在全市水務系統節水機關建設中不斷涌現。
今年2月,全國水利系統節約用水工作會議提出,要“樹立一個標桿,開展水利行業節水機關建設”。北京市水務局按照水利部統一部署,發揚“刀刃向內、自我革新”的精神,積極開展高標準節水機關建設,要求提高水務機關單位建設標準,并在兩年內全部完成節水型單位建設。
4月,北京市水務局《關于開展水務系統節水機關建設的通知》印發后,全市水務系統高標準節水機關建設工作正式拉開帷幕。北京市節約用水辦公室、北京市節約用水管理中心積極行動,切實發揮監督指導作用,推動相關工作開展。在水利部《水利行業節水機關建設標準》的基礎上提高要求,制定了《北京市水務系統節水機關建設標準》,并編制了《北京市水務系統節水機關建設工作方案》。北京市節約用水管理中心成立領導小組,組織召開培訓會,分為由主要領導牽頭的三個專項工作組到60余家單位逐一開展實地調研,摸排各單位節水管理現狀,了解各單位在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并提供技術支持,協調解決問題。
在推進節水機關建設過程中,各單位積極響應,通過建章建制、開展水平衡測試、完善用水計量體系、更新設備設施、開展多種形式的節水宣傳活動等方式,提高單位自身節水用水管理水平和職工節水意識。截至目前,62個單位中(包括44個局屬單位、16個區水務局機關、市自來水集團、北京排水集團),已有北京市南水北調團城湖管理處、北京市郊區水務事務中心、北京市水文總站等23個單位通過驗收。
根據市水務局整體部署,市水務局直屬單位、各區水務局機關、市自來水集團機關、北京排水集團機關將于2019年年底前完成節水機關建設,全市水務系統將于2020年年底前完成節水機關建設。
為通過高標準節水機關建設,各單位深入挖潛,積極對現有設備進行改造,并采取多種節水,如浴室加裝刷卡裝置,每日限定淋浴時間等,改造后比改造前的平均月用水量減少約20%至30%,節水效果顯著。各單位發動職工積極參與單位、家庭、社會節水,職工節水意識和參與節水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不但在水務系統中營造了濃厚的節水氛圍,而且通過水務職工及家屬的共同努力,為建設節水型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全市水務系統節水機關建成“節水意識增強、節水制度完備、節水器具普及、節水標準先進、監控管理嚴格”的標桿單位,發揮了水務系統的示范帶頭作用,帶動全市1000多家社會單位創建成節水型企業(單位),讓本市節水型社會建設更進一步。
節水研學培養愛水護水觀念
“夏季來臨時,整個北京城一天要消耗掉一個半昆明湖的水。”“啊,要用這么多水呀!”在北京節水展館參加北京節水研學實踐活動的同學們,聽到講解員的介紹后發出驚嘆。
“大家在生活中有什么節水的妙招?”節水研學實踐活動中,授課老師以一個貼近生活的問題拉開了序幕。“淘米水澆花”,“洗衣水沖馬桶”,同學們紛紛說道。授課老師指出了我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與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以及北京人均水資源占有量遠遠低于全國平均占有量的事實。通過對比的方式,讓同學們意識到北京水資源的緊缺性。
在北京節水展館,同學們還通過現場實驗、互動體驗、影片瀏覽等方式,了解到水資源的珍貴作用、節水的必要性以及節水相關技術。
據了解,參加北京節水研學實踐活動的學生年齡大多在13至14歲,正處于學習接受知識的巔峰期和樹立正確節水護水觀的關鍵階段。主辦方提前策劃,精心組織,將北京城嚴峻的節水形勢和悠久的京城水歷史、水文化插入課程中,使同學們在感受到水潤京華美景的同時,深刻領悟節水護水的緊迫性和責任感。
北京水情教育內涵豐富,從北京最早的城市——軍事重鎮薊城依蓮花池建立,到元朝元大都城市建設依靠高梁河,從金中都城東十里向東南流注入永定河,中軸線依水而定,再到今天的密云水庫、南水北調工程等,涵蓋了豐富的水利史、水文化、水科技等內涵。為進一步加強水情教育工作,指導各級各地開展北京節水研學活動,北京節約用水管理中心精心設計了9條研學路線。在9條節水研學路線中,囊括了北京節水展館、自來水博物館、盧溝橋、南水北調團城湖調節池、永定河“四湖一線”、 槐房再生水廠、郭守敬紀念館、大運河等站點。其中北京節水展館是面向社會公眾開放的以水的知識和節約用水為主要內容的科普性展館。展館內包括自來水的由來、人體含水量測試、節水器具展示、雨水利用等幾十種不同展示內容,并有機會提供給參觀者親身參與操作的可能,通過實踐使參觀者加深對水的了解,幫助人們樹立愛水、惜水、科學用水和保護水資源觀念。
北京節水研學實踐活動負責人表示,通過節水研學實踐活動,將水的基本知識、北京節水重要性和舉措普及給青少年,讓他們了解北京歷史水系的演進歷史和目前供水工程體系,最終樹立知水、節水、護水、親水意識。只有從小培養節水意識和節水習慣,培育愛水護水思想理念,才能保障北京的水繼續豐沛、干凈、長久地流淌下去。希望更多中小學生加入到節水護水的隊伍中來,為保護家鄉珍貴的水資源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高校合同節水穩步推進
為全面貫徹水利部“打造一個亮點,全面實施高校合同節水”精神,本市積極探索,穩步推進高校合同節水。
截至目前,市節水中心已赴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郵電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北京化工大學等20余所高校調查了節水管理情況,包括制度建設、節水宣傳、節水器具普及、非常規水源利用、高效節水灌溉、節能監管平臺建設等,就節水管理工作中的經驗和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各高校表示,將在目前節水管理工作基礎上進一步摸清底數,提升節水工作精細化管理水平,努力創新模式,推動高校合同節水。
當前高校節水工作有幾個重點內容,就是要從日常用水管理入手,建立健全學校節水管理制度;加強節水宣傳,提高全校師生節水意識;開展相關技術研究和應用,以科技手段提升節水水平;同時,轉變思路,探索實施高校合同節水的新形式。
水資源稅改革試點順利開展
在本市推進水資源稅改革試點工作中,市水務局積極參與,保障試點工作順利開展。為推進基礎信息核定,建立起協調保障工作機制。一是做好自備井單位稅源登記工作。二是對已經到地稅登記的單位和系統中實際管戶進行核對校驗,精準定位,落實到戶,確保用水單位信息一致。三是加強單位用水情況月報,提高遠傳水表回傳率及準確率。四是針對各區自備井管理的不同方式及農業用水管理問題,協同市水利自動化研究所,在信息共享平臺功能上提出解決方法,保證各區水行政部門及時核定水量。五是通過微信平臺為各區相關人員解讀相關政策,做好信息平臺培訓,信息交流等,初步建立了信息共享和協調保障工作機制,為配合市稅務部門完成水資源稅改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為加速共享信息利用,體現“放管服”精神,持續優化首都營商環境,市水務局和市稅務局密切配合開發了水資源稅信息共享平臺,在確保平臺數據安全的前提下,兩部門的不同業務操作在同一系統運行,實現了讓納稅人“進一家門辦兩家事”。此平臺系統建設模式在全國各水資源稅試點省市中屬于首創,并在工作總結中得到綜合好評。
文/王歧豐